中文名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又名: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
英文名称:serum,ALT,GPT
相关试验: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肝功能组合
项目介绍 :
人体各组织器官如肝、肾、心、肌肉等都含有ALT和AST,因此只要有组织细胞损伤、都会出现ALT和ALT升高。其中以肝细胞内ALT活性最高,比血清高100倍以上,故只要有1/100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清内酶活性升高一倍。因此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新生儿ALT水平可比成人高1倍,出生后3个月降至成人水平。
生物变异
生理变异:24.3%
人群变异:41.6%
有何用途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验可检测肝脏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经常和其他酶水平进行对照,如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帮助解决是哪一种类型肝脏疾病。
何时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用于评估肝脏功能紊乱症状的患者。这些症状包括黄疸、深色尿、恶心、呕吐、腹水以及不正常的体重增加和腹痛。对于以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以单独测定,或者与其他实验一同测定:已知或可能肝炎病毒接触史的人、乙醇摄入过多、家族中有肝脏疾病病史、服药的患者偶尔有肝脏损伤。
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如疲乏或无力,可以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来确定他们有无慢性肝脏疾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经常用于监测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是否有效,可以单独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者与其他是按一同测定。
英文名称:serum,ALT,GPT
相关试验: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肝功能组合
项目介绍 :
人体各组织器官如肝、肾、心、肌肉等都含有ALT和AST,因此只要有组织细胞损伤、都会出现ALT和ALT升高。其中以肝细胞内ALT活性最高,比血清高100倍以上,故只要有1/100的肝细胞坏死,便可使血清内酶活性升高一倍。因此是肝细胞受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新生儿ALT水平可比成人高1倍,出生后3个月降至成人水平。
生物变异
生理变异:24.3%
人群变异:41.6%
有何用途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验可检测肝脏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经常和其他酶水平进行对照,如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帮助解决是哪一种类型肝脏疾病。
何时检测: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用于评估肝脏功能紊乱症状的患者。这些症状包括黄疸、深色尿、恶心、呕吐、腹水以及不正常的体重增加和腹痛。对于以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以单独测定,或者与其他实验一同测定:已知或可能肝炎病毒接触史的人、乙醇摄入过多、家族中有肝脏疾病病史、服药的患者偶尔有肝脏损伤。
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如疲乏或无力,可以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来确定他们有无慢性肝脏疾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经常用于监测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是否有效,可以单独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者与其他是按一同测定。
ALT在肝细胞中含量较多,且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可溶性部分,当肝脏受损时,此酶可释放人血,致血中该酶活性浓度增加,故测定ALT常作为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但其他疾病或因素亦会引起ALT不同程度的增高。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阳性率为80%~l00%,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黄疸前2~3周即有转氨酶的明显升高,最高可达500U以上,多为ALT>AsT.肝炎恢复期,ALT转入正常;重症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时,一度上升的ALT在症状恶化的同时,酶活性反而降低,是肝细胞坏死后增生不良,预后不佳。以上说明,监测ALT可以观察病情的发展,并作预后判断。
(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ALT轻度增高(100~200U),或属正常范围,且AST>ALT.
(3)肝硬化、肝癌时,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
(4)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如心功能不全时,肝淤血导致肝小叶中央带细胞的萎缩或坏死,可使ALT、AST明显升高:某些化学药物如异菸肼、氯丙嗪、苯巴比妥、四氯化碳、砷剂等可不同程度的损害肝细胞,引起ALT的升高。
(5)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等亦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另外,应注意两种情况,重症肝炎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此时血中ALT可仅轻度增高,临终时常明显下降,但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所谓的"酶胆分离",常是肝坏死征兆。另一种情况是少数人血清中ALT长期持续升高,肝穿无明显病理改变,预后良好。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阳性率为80%~l00%,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黄疸前2~3周即有转氨酶的明显升高,最高可达500U以上,多为ALT>AsT.肝炎恢复期,ALT转入正常;重症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时,一度上升的ALT在症状恶化的同时,酶活性反而降低,是肝细胞坏死后增生不良,预后不佳。以上说明,监测ALT可以观察病情的发展,并作预后判断。
(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ALT轻度增高(100~200U),或属正常范围,且AST>ALT.
(3)肝硬化、肝癌时,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
(4)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如心功能不全时,肝淤血导致肝小叶中央带细胞的萎缩或坏死,可使ALT、AST明显升高:某些化学药物如异菸肼、氯丙嗪、苯巴比妥、四氯化碳、砷剂等可不同程度的损害肝细胞,引起ALT的升高。
(5)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等亦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另外,应注意两种情况,重症肝炎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此时血中ALT可仅轻度增高,临终时常明显下降,但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所谓的"酶胆分离",常是肝坏死征兆。另一种情况是少数人血清中ALT长期持续升高,肝穿无明显病理改变,预后良好。
男5-40 umol/L
女5-35 umol/L
比色法:0~40U/L
连续监测法:6~24U/L
女5-35 umol/L
比色法:0~40U/L
连续监测法:6~24U/L
数值 | 临床意义 |
---|---|
=20U/L | 当酶活性低于此界值时,一般来说,可排除患者发生肝细胞损害, 但在严重广泛性肝细胞功能损害时,患者酶活性可低于此阈值。 |
>60U/L | 高于参考范围上限,此时应检查其他检验项目,证实血清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活性升高的原因。 |
>300U/L | 常见于急性肝细胞损害,如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 |
1.灵敏度和特异性
1.1 酶联-紫外连续监测法:血清中也含有酮酸及LDH,可以消耗NADH而使测定结果偏高。对策:采用过量的NADH(终浓度0.14~0.2mmol/L),将血清同不含α-酮戊二酸的所有试剂一起预温,使其他副反应充分进行,再加入α-酮戊二酸以启动酶反应,监测光吸收的变化,可完全排除这种干扰。
1.2定时比色法 :国内采用的比色测定法有三种:赖氏法(30min)、金氏法(60min)、改良穆氏法(30min)三种方法的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和酶作用温度都相似,单位定义和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有差异。国内较多采用赖氏法,其优点为:标准曲线中两种酮酸的量客观地反映了酶作用的实际情况;标准曲线上单位的数字准确地反映出酶活力的大小;测定结果可以直接与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2.干扰因素
1、严重脂血症或黄疸血清可使测定管吸光度明显增加,检测此类标本时,应作血清对照管。
2、标本测定值超过150酶活力单位时,应稀释后再测。
1.1 酶联-紫外连续监测法:血清中也含有酮酸及LDH,可以消耗NADH而使测定结果偏高。对策:采用过量的NADH(终浓度0.14~0.2mmol/L),将血清同不含α-酮戊二酸的所有试剂一起预温,使其他副反应充分进行,再加入α-酮戊二酸以启动酶反应,监测光吸收的变化,可完全排除这种干扰。
1.2定时比色法 :国内采用的比色测定法有三种:赖氏法(30min)、金氏法(60min)、改良穆氏法(30min)三种方法的原理、试剂、操作步骤和酶作用温度都相似,单位定义和标准曲线绘制方法有差异。国内较多采用赖氏法,其优点为:标准曲线中两种酮酸的量客观地反映了酶作用的实际情况;标准曲线上单位的数字准确地反映出酶活力的大小;测定结果可以直接与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2.干扰因素
1、严重脂血症或黄疸血清可使测定管吸光度明显增加,检测此类标本时,应作血清对照管。
2、标本测定值超过150酶活力单位时,应稀释后再测。
抽血前的一周内应该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以使身体处于一个稳定的代谢水平;采血前应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空腹十小时以上。
标本采集:在病人安静状态下静脉采血2-3ml。除非是卧床病人,一般取坐位采血。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干扰测定结果,故在采血前应静坐5min。一般自肘静脉采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min,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一般无需抗凝剂,用血清标本检测。
标本运送:采集后注入试管中,防止剧烈震荡,并尽快送往化验室。
Add new attachment
Only authorized users are allowed to upload new attachments.
«
This page (revision-12) was last changed on 19-Dec-2012 16:16 by 161421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