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测定
  英文名称:AFU
项目介绍 :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是一种催化含岩藻糖基的糖蛋白、糖脂等生物活性大分子水解酶的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其广泛分布于人体组织细胞、血液和体液中。参与体内糖蛋白、糖脂和寡糖的代谢、由于肝癌患者的血清α-L-岩藻糖苷酶明显升高,目前它被认为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新的肝癌标志物。
  AFU在诊断肝细胞癌中敏感性好,阳性率高,优于AFP,对AFP阴性病例及小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极大,经众多研究所证实,AFU是早期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有用指标。
1.肝癌: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AFU活性不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而且也显著高于转移性肝癌、胆管细胞、恶性间皮瘤、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肝硬化、先天性肝囊肿和其它良性肝占位性病变。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血清中AFU活性和阳性率与肝癌直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小肝癌组血清AFU阳性率70.8%显著高于AFP(37.5%)。AFP阴性和AFP升高而不足以诊断原发性肝癌者,其血清AFU的阳性率达80.8%。肝组织活检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血清AFU的阳性率为AFP阳性率的3倍以上。在肝硬化患者中检测AFU,如其活性增加,对发现一些较小的肿瘤更具有价值,此时AFP不能对较小的肿瘤做出诊断。因此,应用和推广AFU作为原发性肝癌新的诊断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AFP阴性和小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更大。因AFU与AFP无明显相关, 且AFU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好,而特异性较AFP低,故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 。
  目前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U活性升高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肿瘤细胞合成AFU后大量释放至血流;降解减慢(正常时可能肝脏星形细胞能识别和清除AFU分子中的甘露糖-6-磷酸残基,在原发性肝癌时此能力消失);肿瘤细胞坏死破裂;因代谢紊乱致使正常组织受损引起AFU释放增多;肝癌时可能存在某些促进合成、抑制清除因子参与有关。
2.肝硬化和急性肝炎:
  肝硬化和急性肝炎(特别是重症肝炎)病人血清AFU活性也可升高,与原发性肝癌有重叠现象宜加注意。大多数肝硬化或肝炎病人的血清AFU活性升高的幅度较低,肝炎病人血清AFU活性和血清ALT高度相关(γ=0.850),且一经抗肝炎治疗后血清AFU活性迅速下降,;肝硬化病人的血清AFU活性则与血清ALT呈分离趋向(γ=0.497);而原发性肝癌病人血清AFU活性则与血清ALT呈负相关(γ=-0.33),可资鉴别。但若病人血清AFU活性长期升高提示常易发展为肝癌,或已有小病灶肝癌存在,或表示病情危重。所以测定血清AFU活性,有助于肝硬化病人发生恶变的预测。同时发现肿瘤组织中的AFU活性却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可达40%),而其AFU的耐热性、对底物特异性和亲和力及同工酶谱却与正常组织的AFU无显著变化。此现象可能是肝癌组织中AFU向血液释放增加,它部分地解释了肝癌细胞中AFU减少和血清AFU升高的原因。
3.妊娠与卵巢肿瘤:
  随妊娠周数增加血浆AFU递增,在自然分娩或人工终止妊娠后,迅速下降,5天降到正常。90%的恶性卵巢癌患者血清AFU活性低于妇科其它肿瘤病人及对照组,且与疾病分期、肿瘤负荷、组织学分型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良恶性卵巢癌患者血清AFU活性降低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4.岩藻糖苷贮积病:
  患者由于先天性组织器官和体液中AFU缺乏或活力降低,导致糖蛋白或糖脂代谢紊乱,组织细胞、尿液和血清中AFU测定可协助该病的诊断,并借以与其他遗传性粘多糖贮积病鉴别,这也是早期对AFU检测的主要目的。
5.肾脏疾病:
  检测血清AFU活性可作为反映肾脏疾病病情的参考指标。肾病患者血清AFU活性均显著高于正常。肾病综合征组显著高于其它肾病组,与内生肌酐清除率呈正相关;慢性肾功能不全组血清AFU活性与尿素呈显著性负相关。由此表明血清AFU活性与肾脏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密切关系。
6.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糖代谢控制差组血清AFU活性明显高于糖代谢控制好的病组,后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故测定血清AFU活性可作为糖尿病病情控制的观察指标。
7.其它疾病:
  部分胃癌、胰腺癌患者也有少数病例血清AFU活性升高。测定胸腔积液中AFU活性对诊断积液性质无鉴别价值。胃癌患者血清AFU升高,急性胰腺炎不升高,囊性纤维变性伴发胰腺炎时则下降,进行性锥体营养不良 血清AFU活性下降。
  10-35 U/L
  无。
  无。
  干扰因素:胆红素,标本溶血、脂浊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
  抽血前的一周内应该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以使身体处于一个稳定的代谢水平;采血前应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空腹十小时以上。
在病人安静状态下静脉采血2-3ml。
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病人,一般取坐位采血。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干扰测定结果,故在采血前应静坐5min。一般自肘静脉采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min,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抗凝剂选择:一般无需抗凝剂,用血清标本检测。
采集后注入试管中,防止剧烈震荡,并尽快送往化验室。
血.酶及相关物质检验

Add new attachment

Only authorized users are allowed to upload new attachments.
« This page (revision-8) was last changed on 05-Dec-2012 15:07 by 161421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