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消化道肿瘤,约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22.3%。其病因尚待进一步明确,一般认为主要与不良饮食习惯、食管炎症疾病、遗传因素等相关。食管癌的主要症状,主要为肿瘤对进食的影响,例如:进食梗噎感、吞咽困难、食物反吐等;其次是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例如:胸骨后疼痛、刺激性咳嗽、进食呛咳及误吸、声音嘶哑、重症肺炎、侵犯主动脉的致死性呕血等。纤维食管胃镜是最重要的检查,可直视下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同时可作如下检查协助诊断及分期:X线钡餐检查,食管粘膜脱落细胞学检查,食管CT扫描检查,应用甲苯胺蓝或碘体内染色内镜检查法对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早期食管癌治疗的治疗以根治为目的,主要是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约20%~30.4%。对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目标主要是减轻肿瘤相关症状及维持营养状态,适当延长生存时间。

病因

可能与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营养、食管慢性炎和遗传易感性有关。现已经证明食物中的亚硝胺类化合物及霉菌毒素可以诱发或激活癌基因,从而导致食管癌发生。

发病机制

食管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癌变过程,涉及遗传与环境等多因素,包括染色体脆性部位、断裂重排、癌基因激活与抗癌基因失活等分子水平的改变,仍需开展大量的研究工作。

流行病学

我国是食管癌发病的高发国家,又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据1974~1976年恶性肿瘤死亡回顾调查,我国食管癌男女合计粗死亡率为16.7/10万,世界调整人口死亡率为23.40/10万,仅次于胃癌,列第2位。1980年我国男性食管癌发病率为21.0/10万,为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女性发病率为12.3/10万,为第3位。全世界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31.04万,我国占16.72万。食管癌在我国部分地区发病率很高,如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及陕西诸省食管癌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高居首位。

我国食管癌死亡率通常男性高于女性,如1990年部分城市统计,男性为13.23/10万;女性为5.96/10万;部分县统计,男性25.77/10万,女性15.62/10万,即男女之比约为2:1;患病年龄多在50~69岁之间(占60%),30岁以下较少见。食管癌在食管上、中、下三段的分布,以中段最多见(57.2%),下段次之(29.6%),上段最少(13.1%)。食管癌与贲门癌的发生率比例大约在4:1至5:1之间。

食道癌在我国有明显的地理聚集现象,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地区相当集中。其发病率在河北、河南、江苏、山西、陕西、安徽、湖北、四川等省在各种肿瘤中高居首位,其中河南省病死率最高,以下依次为江苏、山西、河北、陕西、福建、安徽、湖北等省。年平均病死率在100/10万以上的县市有19个,最高的是河北省邯郸市(303.37/10万)和磁县(149.19/10万),山西省的阳城(169.22/10万)和晋城(143.89/10万),河南省的鹤壁市(169.22/10万)和林州市(131.79/10万)。对流行地区分布的深入分析发现,同一省的不同地区可以存在迥然不同的发病情况,高、低水平地区相距很近,而病死率水平却可相差几十倍到二、三百倍。由高病死率水平到低病死率水平常形成明显梯度,呈不规则同心圆状分布。主要的高病死率水平地区分布在: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太行山)地区;四川北部地区;鄂豫皖交界(大别山)地区;闽南和广东东北部地区;苏北以及新疆哈萨克族聚居地区。在世界范围内同样存在高发区,哈萨克斯坦的古里亚夫、伊朗北部的土库曼、南非的特兰斯开等,其发病率均超过100/10万。

症状

一、食管癌的早期症状

1、咽下梗噎感:最多见,可自选消失和复发,不影响进食。常在病人情绪波动时发生,故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

2、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较多见。咽下食物时有胸骨后或剑突下痛,其性质可呈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样,以咽下粗糙、灼热或有刺激性食物为著。

3、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下食物或饮水时,有食物下行缓慢并滞留的感觉,以及胸骨后紧缩感或食物粘附于食管壁等感觉,食毕消失。

4、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咽下干燥粗糙食物尤为明显,此症状的发生也常与病人的情绪波动有关。

二、食管癌的后期症状

1、咽下困难:进行性咽下困难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却是本病的较晚期表现。

2、食物反应: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

3、其他症状: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命性出血。

体征

早期常无特殊体征。晚期则可出现消瘦、贫血、营养不良、失水或恶病质等体征。当癌肿转移时,可触及肿大而坚硬的浅表淋巴结,或肿大而有结节的肝脏。

诊断决策

有家族史者及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患者,可建议每年体检检查胃镜。若出现上述症状者,高度怀疑食管癌患者,在心肺功能耐受情况下,应及时胃镜检查排除食管癌,必要时甚至多次获取病理。

问诊要点

早期食管癌患者可无特征性症状。而且容易被误认为功能性症状。故对一些例如:咽下梗噎感,胸骨后和剑突下疼痛,食物滞留感染和异物感,咽喉部干燥和紧缩感等需要提高警惕。

若有以下症状时,往往提示食管癌晚期。1、咽下困难:进行性咽下困难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但却是本病的较晚期表现。2、食物反应:常在咽下困难加重时出现,反流量不大,内含食物与粘液,也可含血液与脓液。3、其他症状:当癌肿压迫喉返神经可致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可引起呃逆或膈神经麻痹;压迫气管或支气管可出现气急和干咳;侵蚀主动脉则可产生致命性出血。

诊断标准

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任何一项病理检查阳性结果均提示诊断成立。故依据病史,出现进食后胸后停滞感或咽下困难者,应及时作有关病理学检查。

会诊时机

食管癌一旦确诊,无手术禁忌者,均应积极请胸外科手术治疗。部分梗阻严重,肿瘤无法切除或身体状况无法耐受根治手术情况下,亦可请胸外科行姑息手术,解决营养状况。不能手术切除可以耐受化疗的Ⅳ期患者:请放疗科及化疗科会诊。

鉴别诊断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多见于年轻女性,病程长,症状时轻时重。食管钡餐检查可见食管下端呈光滑的漏斗型狭窄,应用解痉剂时可使之扩张。

食管良性狭窄可由误吞腐蚀剂、食管灼伤、异物损伤、慢性溃疡等引起的瘢痕所致。病程较长,咽下困难发展至一定程度即不再加重。经详细询问病史和X线钡餐检查可以鉴别。

食管良性肿瘤主要为少见的平滑肌瘤,病程较长,咽下困难多为间歇性。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食管有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的充盈缺损,边缘整齐,周围粘膜纹正常。

癔球症多见于青年女性,时有咽部球样异物感,进食时消失,常由精神因素诱发。本病实际上并无器质性食管病变,亦不难与食管癌鉴别。

缺铁性假膜性食管炎多为女性,除咽下困难外,尚可有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舌炎、胃酸缺乏和反甲等表现。

食管周围器官病变如纵隔肿瘤、主动脉瘤、甲状腺肿大、心脏增大等。除纵隔肿瘤侵入食管外,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食管有光滑的压迹,粘膜纹正常。

胃镜检查:纤维胃镜已经广泛用于食管癌的诊断。胃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肿瘤大小、形态和部位,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的依据,同时也可在病变部位作活检或镜刷检查。胃镜检查与脱落细胞学检查相结合,是食管癌理想的诊断方法。

影象学诊断:1)X线钡餐检查:是诊断食管及贲门部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为研究早期食管癌提供可靠资料,结合细胞学和食管内镜检查,可以提高食管癌诊断的准确性。食管癌X线钡餐检查不但要确定病灶部位、长度及梗阻程度,还需判断食管病灶有无外侵及外侵范围。2)CT检查: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食管与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但难以发现早期食管癌。将CT与X线检查相结合,有助于食管癌的诊断和分期水平的提高。

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食管拉网式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操作方便、安全,病人痛苦小,准确率在90%以上,曾是食管癌普查的一种方法。

如果没有肿瘤转移的临床证据,建议做超声内镜检查(EUS)(有指征也可以做内镜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另外,如果肿瘤位于食管胃连接,可选择行腹腔镜下肿瘤分期检查。近年来,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被用来评估肿瘤对食管的损害,但是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更准确地确认其价值,这种应用仍被认为是选择性的。怀疑转移的病人应该经组织学确认。这些检查可以把患者分为2组:①局部有明显肿瘤病变的患者(I-III期),②已经有明显转移癌的患者(IV期)。

治疗目的及原则

根治治疗:以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

减轻肿瘤相关症状。

维持营养状态。

适当延长生存时间。

社会支持评估。

对晚期疾病患者行姑息性治疗评估——一旦疾病恶化患者是否要求复苏抢救。

治疗方案及疗效

1、内镜下姑息治疗

食管癌的外科治疗食管癌的发生率,尤其是远端腺癌的发生明显增高。由于对食管下段肠化生进行随访,早期食管癌诊出率有所增加,可手术切除的病人也相应增多。食管癌的治疗外科有多种术式,主要依据原发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外科医生的习惯。对吻合口的最佳位置一直存在争议。颈部吻合的优点包括食管切除范围广,避免开胸的可能,食管反流症状较轻以及吻合口瘘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胸内吻合的优点包括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低。尽管一些外科医生倾向于结肠间置术,但大多数外科医生仍然在胃食管切除术后首选胃代食管。管状胃简化手术操作,病人满意而且术后并发症少。结肠间置术一般用于曾行胃手术或由于其他的手术操作影响了胃血供的病人。胃食管切除术的几种手术入路都是可以接受的。Ivor-Lewis胃食管切除术是经腹和经右胸切口,于上胸部行胃食管吻合(平或高于奇静脉水平)。此术式适用于任何胸段食管的病变,但是当肿块位于食管中段时,肿瘤上缘可能切除不足。经膈胃食管切除术是行腹部和左颈切口。此术式适用于任何胸段食管的病变,但是当肿块巨大、位于食管中段且靠近气管时,操作困难而且风险很大。经左胸腹联合胃食管切除术是指经左第7、8肋间行胸腹联合切口。此术式适用于食管下段病变。微创食管切除术与常规开胸手术相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随着微创技术的提升,微创手术适合越来越多的患者。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临床随机研究证实微创食管癌切除术比常规手术能改善远期生存率。在许多情况下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仍然是标准方法。

2、放疗关于单纯外照射放疗屡有报道,大多数研究入组的都是病期较晚的病人(如cT4)。接受传统剂量单纯放疗5年存活率在0%~10%之间。建议单纯放疗只用于不能接受化疗的病人或作为姑息治疗。改进放疗方法,如泛氧细胞增敏和超分割放疗,没有证实其能延长生存。手术中放置照射源做为外照射改进方案经验很有限。还有关于适形放疗和放疗增敏方面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在辅助治疗方面,随机临床试验没有显示术前或术后单纯放疗能够延长生存期。

3、联合放化疗由于单纯手术切除的长期生存率较低,因此目前食管癌往往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目前,比较术前联合放化疗和单纯手术的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是有争议的。因此,术前联合放化疗虽然是合情合理的,但仍需继续研究。一项荟萃分析表明,术前联合放化疗与单纯手术相比,明显提高3年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使肿瘤降期,但术后死亡率明显升高。但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的生存率相似。单纯近距离放疗单纯近距离放疗作为一种姑息方案能达到25%~35%的局控率,中位生存期5个月。但增加腔内近距离放疗益处仍不清楚。

4、化疗:一般于术后3~4周开始。常用的化疗方案为:NS500ml+CF200-400mgivgttd1-5,NS500ml+5-Fu500-750mgivgttd1-5,NS500ml+DDP40mgivgttd1-3(或NS500ml+草酸铂200mgd1)。化疗前半小时可注射止吐药物等减少胃肠道反应。此方案每月重复1次,视情况可能需要2-6次。每次化疗前应验血查白细胞和肝、肾功能,若白细胞<3500或肝肾功能异常,则应暂时中止化疗。术后化疗是否应用、应用多长时间等目前在国际上没有统一标准,由于临床上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率较高,有些术后分期早的患者同样存在复发转移的高风险,因此食管癌术后辅助治疗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一些术后辅助放疗、化疗和放化疗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在我国以食管鳞癌为主,其特有的生物学行为和对放化疗的敏感性使其术后辅助治疗更为重要,但由于我国临床研究开展的滞后,到目前还没有具有指导意义的临床研究结果。建议对术后分期>T3NOM0的患者给予辅助放疗、化疗。已被证实对食管癌有效的化疗药不多。在过去25年里,只有16种细胞毒药物对治疗转移性食管癌进行了系统研究。单药方案反应率(RR)在20%以内或稍高,且几乎所有药物都是建立在对鳞癌有效的基础之上。较早的药物包括5-FU、丝裂霉素、顺铂、博来霉素、甲氨喋呤、米多恩醌、阿霉素和长春地辛。新的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长春瑞滨、伊立替康(CPT-11)、奥沙利铂+5-FU和洛铂、奈达铂、吉西他宾。NCCN推荐术前化疗采用5-FU/DDP和紫杉醇为主的方案,术后化疗采用紫杉醇为主的方案。关于转移性食管癌的联合化疗方案的研究还在进行当中。与腺癌相比,鳞癌对化疗,放疗或放化疗更为敏感,然而两种病理类型在远期预后方面并没有太大区别。联合5-FU和DDP方案是研究最多和使用最多的方案,报道的有效率在20%~50%之间。联合伊立替康(CPT-11)和DDP认为对食管鳞癌有较高疗效。另外,紫杉醇联合5-FU和DDP被认为是一个对鳞癌和腺癌都有效的方案。尽管联合化疗有很高的反应率,但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5、内镜下姑息治疗对有梗阻、吞咽困难、气管食管瘘、上消化管出血的食管癌病人可考虑接受非侵入性治疗。不能切除或根治切除的病人出现吞咽困难,更为现实的目标是改善症状,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有效的内镜下姑息治疗吞咽困难的手段包括球囊扩张、激光切开松解、探条扩张术、局部注射酒精或化疗药物、光动力疗法(PDT)、腔内照射、食管内支架或膨胀金属螺旋管。联合PDT和自动扩张支架为大多数梗阻和不能切除的食管癌提供了最好的姑息治疗。置入带硅胶膜的金属支架可有效治疗气管-食管瘘病人,避免姑息性食管切除术和短路手术。胃造瘘管或空肠造瘘可提高病人营养状况。

临床实践表明,各种疗法均具有一定的优缺点,采用单一疗法达不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为放疗和手术属于肿瘤的局部治疗,对于扩散全身的癌细胞完全不涉及。药物和生物治疗虽属于全身治疗,但对癌瘤中心部分供血不足的乏氧细胞却无能为力。因此,合理协调地进行综合是提高食管癌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愈来愈受到临床的广泛重视。

术前进行半量放疗对于食管癌瘤体已外侵或与邻近器官有癌性粘连者有益,可以使瘤体缩小,使外侵的癌组织退变软化,与相邻器官的癌性粘边转变为纤维粘连而便于手术切除。同时能使癌体周围的淋巴管及小血管闭合,减少了手术后扩散及种植。因此,对于病变位置较高或瘤体较大或外侵较广估计切除困难的病例,可选择在前半量放疗,为手术根治切除创造条件。术后放疗的目的主要是消灭残存的癌细胞。根据手术切除中病变的严重程度以及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如肿瘤已侵达食管外膜层或区域淋巴结病理检查转移率提高者或食管残端癌残留者,术后应行食管床或锁骨上区不同程度的放疗,只要病人情况允许,放疗宜尽早进行。

术前、术后化疗有利于控制食管原发病灶,使肿瘤瘤体缩小,利于手术切除以及提高对微小转移灶的控制,术后复发和播散。一般多采用联合化疗,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制定出适宜的方案。此外免疫治疗与中医中药在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扶正机体等方面均有积极疗效。总之,如何合理协调地进行综合治疗是治疗食管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期的重要手段。

治疗指南

1.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

2.《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食管癌治疗指南2009年第一版》

并发症

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单纯脓胸,乳糜胸等。

急症处理

食管气管瘘:食管吻合口瘘:充分胃管引流,必要时予以食管内支架植入术。

食管胃主动脉瘘:可考虑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

特殊情况

全身营养状况差的患者,必须要加强营养,补充白蛋白,以利于全身恢复。

治疗会诊

1、出现并发症,需其他科室协同治疗(如肺部感染,食管气管瘘:食管吻合口瘘:充分胃管引流,必要时予以食管内支架植入术);

2、治疗过程中需其他科室协同治疗(肠内营养治疗,放化疗等)。

随访

第一年每4个月进行一次完整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随后每6个月一次,持续两年,其后每年一次。根据临床指征决定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和胸片检查。如有临床症状应相应进行内镜和其他影像学检查(例如持续性或反复吞咽困难)。另外,对于由于吻合口或放化疗引起的狭窄,有些患者需要行扩张术。

减轻焦虑、加强营养、减少或不发生术后并发症、学会有效的进食方法。

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病人有进行性吞咽困难,日益消瘦,对手术的耐受能力差,对治疗缺乏信心,同时对手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因此,应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进行解释、安慰和鼓励,建立充分信赖的护患关系,使病人认识到手术是彻底的治疗方法,使其乐于接受手术。

2、加强营养尚能进食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应静脉补充水分、电解质及热量。低蛋白血症的病人,应输血或血浆蛋白给予纠正。

3、胃肠道准备①注意口腔卫生;②术前安置胃管和十二指肠滴液管;③术前禁食,有食物潴留者,术前晚用等渗盐水冲洗食管,有利于减轻组织水肿,降低术后感染和吻合口瘘的发生率;④拟行结肠代食管者,术前须按结肠手术准备护理,见大肠癌术前准备。

4、术前练习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床上排便等活动。

术后护理

除观察生命体征等常规护理外,还应:

1、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术后24~48h引流出少量血液,应视为正常,如引出大量血液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胃肠减压管应保留3~5天,以减少吻合口张力,以利愈合。注意胃管连接准确,固定牢靠,防止脱出,引流通畅。

2、密切观察胸腔引流量及性质胸腔引流液如发现有异常出血、混浊液、食物残渣或乳糜液排出,则提示胸腔内有活动性出血、食管吻合口瘘或乳糜胸,应采取相应措施,明确诊断,予以处理。如无异常,术后1~3天拨除引流管。

3、严格控制饮食食管缺乏浆膜层,故吻合口愈合较慢,术后应严格禁食和禁水。禁食期间,每日由静脉补液。安放十二指肠滴液管者,可于手术后第2日肠蠕动恢复后,经导管滴入营养液,减少输液量。手术后第5日,如病情无特殊变化,可经口进食牛奶,每次60ml,每2hl次,间隔期间可给等量开水,如无不良反应,可逐日增量。术后第10~12日改无渣半流质饮食,但应注意防止进食过快及过量。

4、观察吻合口瘘的症状食管吻合口瘘的临床表现为高热、脉快、呼吸困难、胸部剧痛、不能忍受;患侧呼吸音低,叩诊浊音,白细胞升高甚至发生休克。处理原则:①胸膜腔引流,促使肺膨胀;②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③补充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目前多选用完全胃肠内营养(TEN)经胃造口灌食治疗,效果确切、满意。

影响因素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如下:1、癌肿浸润深度:与预后有密切的关系。2、区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3、切缘癌残留。4、术前放射综合治疗。5、肿瘤的部位:一般认为食管下段预后比中上段好。

可改变危险因素

1、不要吃过烫的食物,不要进食过快,不要过量饮烈性酒以减轻对食管粘膜的刺激。

2、不要吃发霉的粮食,少吃酸菜。因为发霉的粮食可产生毒素。改变食用酸菜的习惯,酸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胺类物质,这些物质都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3、用漂白粉处理饮水,使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减低,常服用维生素C,可以减少胃内亚硝胺的形成。

化学药物预防

若返流性食管炎诊断明确,予以PPI(例如:奥美拉唑)制酸治疗。

二级预防

如是生活在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年龄在40岁以上的男性,平时有食用酸菜、饮酒等习惯,近期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或不适,应尽快进行食管脱落细胞学检查、X线钡餐检查、食管镜与活组织检查以便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筛查

早期检出人群中亚临床疾病和早期病例:如纤维胃镜。

将来食管癌的治疗进步还有待于无创性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诊断水平的提高。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手术为基础的全身治疗水平仍有待提高,要不懈地研究治疗食管癌的有效新药,并组合成最有效的联合放、化疗方案。以及内镜下的局部治疗、支架置入食管狭窄部位等疗法都是目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手段,将各种治疗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最佳综合治疗模式仍是今后临床研究的主要方向。

患者男,65岁,“进行性进食困难2月”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罗音,心脏听诊未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胃镜及病理提示:食管中段鳞状细胞癌。胸部CT及食管胃造影提示:食管中段癌考虑。
1.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Cancer statistics, 2007.CA Cancer J Clin. 2007;57(1):43-66.

2.Kamangar F, Dores GM, Anderson WF.Patterns of cancer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across five continents: defining priorities to reduce cancer disparities in different geographic regions of the world.J Clin Oncol. 2006;24(14):2137-50.

3.Corley DA, Buffler PA. Oesophageal and 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s: analysis of regional variation using the 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 database. Int J Epidemiol 2001;30:1415-1425.

4.Munoz N, Day NE. Esophageal Cancer. In: Cancer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2nd e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681-706.

5.Younes M, Henson DE, Ertan A, et al.Incidence and survival trends of esophageal carcinoma in the United States: racial and gender differences by histological type.Scand J Gastroenterol. 2002;37(12):1359-65.

6.Enzinger PC, Mayer RJ.Esophageal cancer.N Engl J Med. 2003;349(23):2241-52.

7.Layke JC, Lopez PP.Esophageal cancer: a review and update.Am Fam Physician. 2006;73(12):2187-94.

8.Cameron AJ, Romero Y. Symptomatic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as a risk factor for o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Gut 2000;46:754-755.

9.Greene FL,Page DL,Fleming ID,et al.AJCC Cancer Staging Manual,6th ed.New York:Springer-Verlag,2002.

10.Korst RJ, Altorki NK.Imaging for esophageal tumors.Thorac Surg Clin. 2004;14(1):61-9.

11.Van Westreenen HL, Westerterp M, Bossuyt PM,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staging performance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n esophageal cancer. J Clin Oncol 2004;22:3805-3812.

12.Birkmeyer JD, Siewers AE, Finlayson EVA, et al. Hospital volume and surgical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 N Engl J Med 2002;346:1128-1137.

13.Tepper JE,Krasna M,Niedzwiecki D,et al.Superiority of trimodality therapy to surgery alone in esophageal cancer:Results of CALGB9781.ASCO Meeting Abstracts.2006;24(18-suppl):4012.

14.Cunningham D,Allum WH,Stenning SP,et al.Perioperative Chemtherapy versus Surgery Alone for Resectable Gastroesophageal Cancer.N Engl J Med.2006;355(1):11-20.

15.Aloia TA, Harpole DH, Reed CE, et al. Tumor marker expression is predictive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Ann Thorac Surg 2001;72:859-866.

16.Swisher SG, Maish M, Erasmus JJ, et al. Utility of PET, CT, and EUS to identify pathologic responders in esophageal cancer. Ann Thorac Surg 2004;78:1152-1160.

17.Ikeda M, Natsugoe S, Ueno S, et al. Significant host- and tumorrelated factors for predicting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rcinoma. Ann Surg 2003;238:197-202.

18.Steyerberg EW, Neville BA, Koppert LB,et al.Surgic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imple risk score.J Clin Oncol. 2006;24(26):4277-84.

19.Horfstetter WL.Lymph Node Dissection in Esophagea Cancer Current Therapies in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edited by SC Yang and DE Cameron.Mosby,Inc.,Philadelphia,Pennsylvania, pp.360-363,2004.

20.Birkmeyer JD, Siewers AE, Finlayson EV,et al.Hospital volume and surgical mortality in the United States.N Engl J Med. 2002;346(15):1128-37.

21.Swisher SG, Wynn P, Putnam JB,et al.Salvage esophagectomy for recurrent tumors after definitive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2;123(1):175-83.

22.Luketich JD, Alvelo-Rivera M, Buenaventura PO,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outcomes in 222 patients. Ann Surg 2003;238:486-494; discussion 494-495.

23.Perry Y, Fernando HC, Buenaventura PO,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 in the elderly. JSLS 2002;6:299-304.

24.Soetikno R, Kaltenbach T, Yeh R, et al.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for early cancers of the upper gastrointestinal tract.J Clin Oncol. 2005 Jul 10;23(20):4490-8.

25.Hull MJ, Mino-Kenudson M, Nishioka NS, et al.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an improved diagnostic procedure for early gastroesophageal epithelial neoplasms.Am J Surg Pathol. 2006;30(1):114-8.

26.Pech O,Gossner L,May A,et al.Endoscopic Resection of Superficial Esophageal Squamous-Cell Carcinomas:Western Experience.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2004;59(5):P256.

消化道疾病

Add new attachment

Only authorized users are allowed to upload new attachments.
« This page (revision-7) was last changed on 21-Feb-2014 13:55 by 161421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