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血清肌酸激酶 又名:肌酸磷酸激酶
英文名称:Creatine Kinase, CK
相关试验:肌酸激酶-MB、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心肌标志物
项目介绍 :
肌酸激酶通常存在于动物的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它可逆地催化肌酸与ATP之间的转磷酰基反应。
CK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标志物物有以下优点:①快速、经济、有效,能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是当今应用最广的心肌损伤标志物;②其浓度和急性心肌梗塞面积有一定的相关,可大致判断梗死范围;③能测定心肌再梗死;④能用于判断再灌注成功率。
CK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标志物其缺点是:①特异性较差,特别难以与骨骼肌疾病、损伤鉴别。②在急性心肌梗塞发作6h以前和36h以后敏感度较低,只有CK-MB亚型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③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生物变异
生理变异:22.8%
人群变异:44.0%
有何用途 :
骨骼肌或心肌细胞损伤时,血中CK水平升高。有胸痛或其他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和体征时,应检查CK。心脏病发作后4~6小时,血中CK浓度开始升高;18~24小时达到峰值;2~3天内恢复正常。骨骼肌损伤时,血中CK浓度也会升高。
何时检测:
心脏病发作患者检测CK。患者到达急诊室,检测CK,间隔4~6小时再次检测。如果有肌肉疼痛或无力,也可检测CK,以判断是否其他肌肉损伤。
英文名称:Creatine Kinase, CK
相关试验:肌酸激酶-MB、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心肌标志物
项目介绍 :
肌酸激酶通常存在于动物的心脏、肌肉以及脑等组织的细胞浆和线粒体中,是一个与细胞内能量运转、肌肉收缩、ATP再生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激酶,它可逆地催化肌酸与ATP之间的转磷酰基反应。
CK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标志物物有以下优点:①快速、经济、有效,能准确诊断急性心肌梗塞,是当今应用最广的心肌损伤标志物;②其浓度和急性心肌梗塞面积有一定的相关,可大致判断梗死范围;③能测定心肌再梗死;④能用于判断再灌注成功率。
CK作为急性心肌梗塞标志物其缺点是:①特异性较差,特别难以与骨骼肌疾病、损伤鉴别。②在急性心肌梗塞发作6h以前和36h以后敏感度较低,只有CK-MB亚型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③对心肌微小损伤不敏感。
生物变异
生理变异:22.8%
人群变异:44.0%
有何用途 :
骨骼肌或心肌细胞损伤时,血中CK水平升高。有胸痛或其他心脏病发作的症状和体征时,应检查CK。心脏病发作后4~6小时,血中CK浓度开始升高;18~24小时达到峰值;2~3天内恢复正常。骨骼肌损伤时,血中CK浓度也会升高。
何时检测:
心脏病发作患者检测CK。患者到达急诊室,检测CK,间隔4~6小时再次检测。如果有肌肉疼痛或无力,也可检测CK,以判断是否其他肌肉损伤。
1.心脏疾病
此酶是继转氨酶后至今临床上最重要的酶,特别是在诊断心肌梗死上有较高价值。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如肌酸激酶活力再次升高,往往说明心肌再次梗死。但此酶活力增高持续时间短,2 ~3 天后就可恢复正常。所以如用此酶诊断心肌梗死,一定要注意病程时间。发病时间较长的病例,应测定能较长维持增高的酶活力的乳酸脱氢酶,此时肌酸激酶活性正常并不能否定心肌梗死诊断。
国内资料表明病毒性心肌炎时此酶活性也明显升高,对心肌炎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有学者提出连续观察肌酸激酶动态变化,根据一些常数进行公式计算,可推测心肌梗死的大小,从而有助于判断病人预后。此法需频繁抽血,各学者对所用常数也有不同意见,用于临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2.肌肉疾病
在Duchenne 肌萎缩患者血中,肌酸激酶极度增高,甚至可高出正常值上限50倍,而后随病程延长下降。此病是和性染色体有关的遗传病,在无症状的女性,隐性携带者约75%肌酸激酶也高于正常。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肌萎缩患者肌酸激酶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可用于区别继发性肌病如神经性或废用性肌萎缩,此时肌酸激酶活力往往正常。
在骨骼肌损伤时,甚至在肌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氯丙嗪时,以及在进行一些心脏疾病治疗,如心导管、电复律时均可引起肌酸激酶活力升高,也就是虽然肌酸激酶诊断心肌梗死阳性率可高达98%,但特异性只有85%。目前公认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主要为CK -MB)是特异性更高的酶试验。
3.脑疾病
高肌酸激酶活力见于发作性癫痫、破伤风。但看来主要和肌肉损伤有关,而与脑疾患关系不大。肌酸激酶增高也见于器质性神经疾病,如脑梗死、脑膜炎和脑炎。在解释此酶活力增高原因时还应注意到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乃至肌肉注射冬眠灵、抗生素等也可能引起此酶活性增高。在急性心肌梗死之后血清中CK开始升高时间最早为2小时,达峰值时间最早为24小时,最迟为72小时,根据CK同工酶分离监测记录,胸痛发作后,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小时消失。一般认为,此法血清CK-MB ≥总活力的3%,即阳性,最高值可达12%~38%。
此酶是继转氨酶后至今临床上最重要的酶,特别是在诊断心肌梗死上有较高价值。在心肌梗死病程中,如肌酸激酶活力再次升高,往往说明心肌再次梗死。但此酶活力增高持续时间短,2 ~3 天后就可恢复正常。所以如用此酶诊断心肌梗死,一定要注意病程时间。发病时间较长的病例,应测定能较长维持增高的酶活力的乳酸脱氢酶,此时肌酸激酶活性正常并不能否定心肌梗死诊断。
国内资料表明病毒性心肌炎时此酶活性也明显升高,对心肌炎诊断和预后有参考价值。有学者提出连续观察肌酸激酶动态变化,根据一些常数进行公式计算,可推测心肌梗死的大小,从而有助于判断病人预后。此法需频繁抽血,各学者对所用常数也有不同意见,用于临床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2.肌肉疾病
在Duchenne 肌萎缩患者血中,肌酸激酶极度增高,甚至可高出正常值上限50倍,而后随病程延长下降。此病是和性染色体有关的遗传病,在无症状的女性,隐性携带者约75%肌酸激酶也高于正常。其他类型的原发性肌萎缩患者肌酸激酶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这可用于区别继发性肌病如神经性或废用性肌萎缩,此时肌酸激酶活力往往正常。
在骨骼肌损伤时,甚至在肌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氯丙嗪时,以及在进行一些心脏疾病治疗,如心导管、电复律时均可引起肌酸激酶活力升高,也就是虽然肌酸激酶诊断心肌梗死阳性率可高达98%,但特异性只有85%。目前公认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主要为CK -MB)是特异性更高的酶试验。
3.脑疾病
高肌酸激酶活力见于发作性癫痫、破伤风。但看来主要和肌肉损伤有关,而与脑疾患关系不大。肌酸激酶增高也见于器质性神经疾病,如脑梗死、脑膜炎和脑炎。在解释此酶活力增高原因时还应注意到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乃至肌肉注射冬眠灵、抗生素等也可能引起此酶活性增高。在急性心肌梗死之后血清中CK开始升高时间最早为2小时,达峰值时间最早为24小时,最迟为72小时,根据CK同工酶分离监测记录,胸痛发作后,血清CK-MB上升先于总活力升高。24小时达峰值,36小时内其波动曲线与总活力相平行,至48小时消失。一般认为,此法血清CK-MB ≥总活力的3%,即阳性,最高值可达12%~38%。
1.男:38~174U/L;女:26~140U/L
2.总肌酸激酶(数据来源于诊断试验临床解读-医学实验室手册第八版 Jacques Wallach)
男性:60-400U/L ;女性:40-150U/L
2.总肌酸激酶(数据来源于诊断试验临床解读-医学实验室手册第八版 Jacques Wallach)
男性:60-400U/L ;女性:40-150U/L
数值 | 临床意义 |
---|---|
≤100U/L | 可排除能引起本酶活性升高的一些病因 |
>240U/L | 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的第1天和第2天,可进一步做同工酶的检查 |
>1800U/L |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此外还可见于骨骼肌溶解症,震颤、谵妄、癫痫持续状态, 可进一步做与其有关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
灵敏度和特异性
其测定方法有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等。由于以磷酸肌酸为底物的逆向反应速度快,约为正反应速度的6倍,所以采用逆向反应进行测定较为普及。如肌酸显色法和酶偶联法,其中以后者最常用,有两种工具酶及指示剂参与反应。国内外测定CK的参考方法为酶偶联法。
其测定方法有比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等。由于以磷酸肌酸为底物的逆向反应速度快,约为正反应速度的6倍,所以采用逆向反应进行测定较为普及。如肌酸显色法和酶偶联法,其中以后者最常用,有两种工具酶及指示剂参与反应。国内外测定CK的参考方法为酶偶联法。
采血前应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受检者一般无需禁食。
标本采集:在病人安静状态下静脉采血2-3ml。除非是卧床病人,一般取坐位采血。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干扰测定结果,故在采血前应静坐5min。一般自肘静脉采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min,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一般无需抗凝剂,用血清标本检测。
标本运送:采集后注入试管中,防止剧烈震荡,并尽快送往化验室。
Add new attachment
Only authorized users are allowed to upload new attachments.
«
This page (revision-11) was last changed on 25-Oct-2013 14:29 by 161421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