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G’day (anonymous guest)
Log in
My
P
refs
血清果糖测定
view
edit
clone
find
Quick search
(type ahead)
Recent Searches
(Clear)
Your trail:
More...
View Page Source
V
iew
A
ttach
I
nfo
This is version
1
2
3
4
5
6
7
8
. It is not the current version, and thus it cannot be edited.
[Back to current version]
[Restore this version]
血清果糖测定
临床意义
参考范围
医学决定水平
危急值范围
影响因素
中文名称:血清果糖测定
英文名称:FUR
正常人口服0.25g/kg果糖后,2h恢复空腹水平。果糖增高见于原发性果糖尿、遗传性果糖不耐症、良性果糖尿症、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
原发性果糖尿是由于果糖激酶先天性缺乏所致,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正常人血中果糖比葡萄糖代谢快,果糖半衰期为20min,葡萄糖为45min。一次服用50g果糖后,通常在2h之内血中果糖浓度就降至空腹水平(0-0.44mmol/L)。果糖激酶缺乏者一次服用50g果糖,患者2h后血中果糖仍在较高浓度,并出现果糖尿。此型果糖尿又称为I型果糖尿。
遗传性果糖不耐受为罕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杂合子无症状。多数患者在断奶后给予蔗糖饮食时才发现,患者有低血糖和肝衰竭,重症可致死。此症是由于1-磷酸果糖醛缩酶缺陷所引起。患者肝内1-磷酸果糖醛缩酶活性几乎完全缺乏,而1,6-二磷酸果糖醛缩酶活性降低50%以上,即可造成肝内1-磷酸果糖的堆积及磷酸和ATP的消耗。由于磷酸大量消耗,肝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减少,造成ATP缺乏。后者缺乏导致肝细胞ATP依赖性离子泵功能障碍,膜内外离子梯度不能维持,细胞肿胀破裂。
遗传性1,6-二磷酸果糖酶缺乏,此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在婴儿期发病。婴儿表现为肌无力、呕吐、嗜睡、生长停滞和肝肿大等,感染可诱发急性发作。若不治疗在婴儿期就可死亡。实验室检查可见空腹低血糖、酮血症、乳酸血症和血浆丙氨酸水平升高。确诊需用肝、肾、肠活检标本测定该酶活性。
空腹0~0.56mmol/L(0~10mg/dl)
0.5h0.83~1.38mmol/L(15~25mg/dl)
2h0~0.56mmol/L(0~10mg/dl) (UV法)
换算系数:mmol/L×18= mg/dl,mg/dl×0.05551= mmol/L
无
无
一、项目介绍
果糖是食物中糖的一部分,果糖代谢异常是与果糖代谢有关的酶类缺乏所致。
二、方法学评价
1. 灵敏度和特异性
2. 干扰因素
病人准备:
化验前一周内应该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以使身体处于一个稳定的代谢水平。
标本采集和运送要求:
在病人安静状态下静脉采血,采集后注入试管中,并尽快送往化验室,尽快检测。
Add new attachment
Only authorized users are allowed to upload new attachments.
«
This particular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 11-Apr-2012 09:55 by UnknownAuthor.
G’day (anonymous guest)
Log in
My
P
refs
样本来源
标本
疾病
常用检验组合
症状体征
设备
试剂
检验项目
仪器
血液
尿液
粪便
脑脊液
骨髓
精液
阴道分泌物
前列腺液
羊水常规检查
腹水
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检查
滑膜液
胃液常规检查
十二指肠引流液及胆汁
汗液
唾液
痰
泪液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特殊检查
临床检验基础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临床寄生虫学检验
心血管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肝胆疾病和胰腺疾病
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骨骼肌和关节疾病
血液疾病
代谢和遗传病
内分泌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消化道疾病
自身免疫疾病
其他疾病
血常规
尿常规
粪便常规检查
肝功能组合
电解质
血脂组合
肾功能组合
心肌梗死组合
血气分析
甲状腺全套
乙肝两对半
微量元素测定
全套代谢功能检测组合
铁试验
乏力
便秘
便血
关节痛
发热
发绀
吞咽困难
呕血
呼吸困难
咯血
咳嗽咳痰
咳血
头痛
少尿、无尿与多尿
尿储留
尿频、尿急与尿痛
心悸
恶心与呕吐
意识障碍
抽搐与惊厥
昏迷
晕厥
水肿
消瘦
皮肤黏膜出血
眩晕
胸痛
胸闷
腰背痛
腹泻
腹痛
腹胀
蛋白尿
血尿
贫血
黄疸
JSPWiki v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