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血清总蛋白
英文名称:serum total protein,STP
相关试验:白蛋白、肝功能、蛋白电泳
项目介绍 :
总蛋白试验是一种粗略测量血浆中蛋白总量的试验。蛋白是所有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总蛋白检测两种主要的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很多小分子物质在血液中的载体,但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管渗透压。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
有何用途 :
总蛋白可以反映营养状况、肾脏和肝脏的功能及许多其他情况。一旦发现总蛋白异常,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测证实是何种蛋白出现问题,以便明确诊断。
何时检测: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近期体重突然下降时,检测总蛋白可以为个体营养状况提供基本信息。当患者出现肝脏或肾脏疾病的症状时,或者要查明异常组织液聚集(水肿)的原因时,需要同时检测总蛋白以及其他的一些试验。
英文名称:serum total protein,STP
相关试验:白蛋白、肝功能、蛋白电泳
项目介绍 :
总蛋白试验是一种粗略测量血浆中蛋白总量的试验。蛋白是所有细胞和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对于人体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总蛋白检测两种主要的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白蛋白是很多小分子物质在血液中的载体,但它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血管渗透压。血清蛋白质是各种蛋白的复杂混合物。可利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分离。血浆中的白蛋白、a1、a2、β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其它凝血因子等均由肝细胞合成。γ球蛋白主要来自浆细胞。当肝脏发生病变时,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功能减退,血浆中蛋白质即会发生质和量的变化。临床上用各种方法检测血浆蛋白的含量来协助诊断肝脏疾患,并作为疗效观察,预后判断的指标。
有何用途 :
总蛋白可以反映营养状况、肾脏和肝脏的功能及许多其他情况。一旦发现总蛋白异常,需要通过进一步检测证实是何种蛋白出现问题,以便明确诊断。
何时检测:
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当近期体重突然下降时,检测总蛋白可以为个体营养状况提供基本信息。当患者出现肝脏或肾脏疾病的症状时,或者要查明异常组织液聚集(水肿)的原因时,需要同时检测总蛋白以及其他的一些试验。
1.升高
1)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凡体内水分的排出大于水分的摄入时,均可引起血浆浓缩,尤其是急性失水时(如呕吐、腹泻、高热等)变化更为显著,血清总蛋白浓度有时可达100-150g/L。又如休克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血浆也可发生浓缩。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由于钠的丢失而致继发性水分丢失,血浆也可出现浓缩现象。
2) 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大多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此时主要是球蛋白的增加,其量可超过50g/L,总蛋白则可超过100 g/L。
2. 降低
1)血浆中水分增加,血浆被稀释。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
2)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长期食物中蛋白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吸收不良。使体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或因长期患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3)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肝脏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以白蛋白的下降最为显著。
4)蛋白质丢失。严重烫伤时,大量血浆渗出,或大出血时,大量血液的丢失;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长期丢失蛋白质;溃疡性结肠炎可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均可使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1)血清中水分减少,使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凡体内水分的排出大于水分的摄入时,均可引起血浆浓缩,尤其是急性失水时(如呕吐、腹泻、高热等)变化更为显著,血清总蛋白浓度有时可达100-150g/L。又如休克时,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变化,血浆也可发生浓缩。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由于钠的丢失而致继发性水分丢失,血浆也可出现浓缩现象。
2) 血清蛋白质合成增加。大多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此时主要是球蛋白的增加,其量可超过50g/L,总蛋白则可超过100 g/L。
2. 降低
1)血浆中水分增加,血浆被稀释。如因各种原因引起的水钠潴留。
2)营养不良和消耗增加。长期食物中蛋白含量不足或慢性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吸收不良。使体内缺乏合成蛋白质的原料,或因长期患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3)合成障碍,主要是肝功能障碍。肝脏功能严重损害时,蛋白质的合成减少,以白蛋白的下降最为显著。
4)蛋白质丢失。严重烫伤时,大量血浆渗出,或大出血时,大量血液的丢失;肾病综合征时,尿液中长期丢失蛋白质;溃疡性结肠炎可从粪便中长期丢失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均可使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双缩脲法、微量定氮法:60-80g/L
新生儿 46~70g/L
7月~2周岁 51~73g/L
1~2周岁 56~75g/L
>3周岁 62~76g/L
新生儿 46~70g/L
7月~2周岁 51~73g/L
1~2周岁 56~75g/L
>3周岁 62~76g/L
数值 | 临床意义 |
---|---|
<45g/L | 低于此值往往与水肿有关,应考虑给以相应治疗, 同时可作更全面的检查如尿蛋白、肾及肝脏功能等。 |
≤60g/L | 此为参考范围下限,等于或低于此值时,多种可引 起总蛋白偏低的原因均应考虑,作进一步检查。 |
>80g/L | 高于此值已超出参考范围上限,能引起总蛋白升高 的各种原因均应加以考虑,还可通过血清蛋白电泳等项目作进一步检查。 |
1.灵敏度和特异性
1)凯氏定氮法:历史悠久,它是根据蛋白质平均含氮量16%来计算蛋白质浓度的。结果准确,但方法复杂。
2)双缩脲法: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环境中能与铜离子作用产生紫红色络合物。此反应和2个尿素分子缩合后生成的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与铜离子作用产生紫红色络合物的反应相似,故称为双缩脲反应。简单、精密、准确,为临床首选的常规方法,但灵敏度稍差。手工和自动化都可,已被推荐为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参考方法。优点:干扰少,试剂稳定,操作简便、快速。缺点:灵敏度较低
3)酚试剂法:运用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能还原磷钨酸-磷钼酸试剂生成钼蓝来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4)紫外分光光度法: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在280nm处有一吸收峰,可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准确性差,但因未加任何试剂和处理,可保留其生物活性且可回收全部蛋白质,故可用于较纯的酶和免疫球蛋白测定。
5)染料结合法:在酸性环境下,蛋白质分子带正电,可与带负电的染料结合产生颜色而测定之。重复性好、灵敏度高,BCG 法特异性不高。
6)比浊法:某些酸(如三氯醋酸、磺基水杨酸)能与蛋白质结合产生微细沉淀,测定悬浮液的浊度即可求得蛋白质的含量。简单、试剂易得,但影响因素太多。
7)改良法:在酚试剂中加入碱性铜离子。集中了双缩脲法和酚试剂法的优点,灵敏度高,但受许多还原物质的干扰,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2.干扰因素
以下因素会影响检测结果:①激烈运动后数小时内血清总蛋白浓度可增高4-8g/L。②卧位比直立时总蛋白浓度低3-5g/L。③溶血标本中的血红蛋白每存在1g/L可引起总蛋白测定值增加约3%。④含脂类极多的乳糜标本需进行预处理,以消除测定干扰。
1)凯氏定氮法:历史悠久,它是根据蛋白质平均含氮量16%来计算蛋白质浓度的。结果准确,但方法复杂。
2)双缩脲法:蛋白质中的肽键在碱性环境中能与铜离子作用产生紫红色络合物。此反应和2个尿素分子缩合后生成的双缩脲在碱性环境中与铜离子作用产生紫红色络合物的反应相似,故称为双缩脲反应。简单、精密、准确,为临床首选的常规方法,但灵敏度稍差。手工和自动化都可,已被推荐为测定血清总蛋白的参考方法。优点:干扰少,试剂稳定,操作简便、快速。缺点:灵敏度较低
3)酚试剂法:运用蛋白质分子中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能还原磷钨酸-磷钼酸试剂生成钼蓝来测定蛋白质的浓度。
4)紫外分光光度法:蛋白质分子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在280nm处有一吸收峰,可用于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准确性差,但因未加任何试剂和处理,可保留其生物活性且可回收全部蛋白质,故可用于较纯的酶和免疫球蛋白测定。
5)染料结合法:在酸性环境下,蛋白质分子带正电,可与带负电的染料结合产生颜色而测定之。重复性好、灵敏度高,BCG 法特异性不高。
6)比浊法:某些酸(如三氯醋酸、磺基水杨酸)能与蛋白质结合产生微细沉淀,测定悬浮液的浊度即可求得蛋白质的含量。简单、试剂易得,但影响因素太多。
7)改良法:在酚试剂中加入碱性铜离子。集中了双缩脲法和酚试剂法的优点,灵敏度高,但受许多还原物质的干扰,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2.干扰因素
以下因素会影响检测结果:①激烈运动后数小时内血清总蛋白浓度可增高4-8g/L。②卧位比直立时总蛋白浓度低3-5g/L。③溶血标本中的血红蛋白每存在1g/L可引起总蛋白测定值增加约3%。④含脂类极多的乳糜标本需进行预处理,以消除测定干扰。
抽血前的一周内应该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以使身体处于一个稳定的代谢水平;采血前应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空腹十小时以上。
标本采集:在病人安静状态下静脉采血2~3ml。除非是卧床病人,一般取坐位采血。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干扰测定结果,故在采血前应静坐5min。一般自肘静脉采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min,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一般无需抗凝剂,用血清标本检测。
标本运送:采集后注入试管中,防止剧烈震荡,并尽快送往化验室。
Add new attachment
Only authorized users are allowed to upload new attachments.
«
This page (revision-9) was last changed on 28-Dec-2012 16:25 by 161421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