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bedSection %%tab-血液疟原虫检查 中文名称:疟原虫;\\ 英文名称:[Plasmodium]\\ __项目介绍 :__\\ 疟原虫是导致人类疟疾的病原体,由雌性按蚊传播。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共有4种,即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我国,引起疟疾发病的主要是间日疟和恶性疟。从患者周围血液中检出疟原虫是疟疾确诊的依据。选择合适的采血时间:恶心疟在发作开始时,间日疟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 /% %%tab-临床意义 外周血中检出疟原虫即可确诊疟疾。疟疾还可导致的并发症如贫血、脑型疟疾、脾肿大、黑水热、肾病、痢疾型疟疾、寒冷型疟疾和肺水肿等。\\ /% %%tab-参考范围 正常人红细胞中无疟原虫。\\ /% %%tab-危急值范围 检出疟原虫即刻报告给临床。\\ /% %%tab-方法学评价 1.灵敏度和特异性 \\ __疟原虫检查方法及评价__\\ ||方法||评价 |__病原学诊断__| |1.血膜染色镜检|简便易行,结果可靠,成本低,至今是最常用的方法,薄血膜易识别和鉴别虫种。\\但原虫血症低于50-500个原虫/μl血,易产生误诊或漏诊。另外,选择适宜\\的采血时间对提高检出率非常重要。 |2.血沉棕黄色定量分析法|此法通过浓缩作用,其敏感性比普通镜检法高8倍以上,但看不到疟色素,\\易将染料渣滓误以为疟原虫。另外费用较高,对实验器材有特殊要求。 |3.溶血离心沉淀法 |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操作简便、快速,可提高检出率,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 |__免疫学诊断__| |1.循环抗体检测|抗体检测在临床上仅作辅助诊断,一般无早期诊断价值。\\主要用于疟疾流行病学调查、防治效果评估及输血对象筛选。 |2.循环抗原检测|能更好地说明受检对象是否有活动感染,是诊断现症病人或带虫者的重要方法。 |__分子生物学技术__| |1.核酸探针|敏感性高,但操作繁琐且需要较高实验室条件,难推广。 |2.PCR|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能确诊现症病人,有助于诊断混合感染,可区分交叉反应,\\是有广泛应用前景的检测手段。 |3.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CR-ELISA)|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检测极限达到1.5个/μl血。缺点是实验成本高,限制了临床\\广泛应用 2. 干扰因素 \\ 采血时间对病原学检测方法影响较大。\\ /% %%tab-病人准备 一般无特殊要求,最好处于安静状态,避免剧烈运动。\\ /% %%tab-标本采集和运送要求 标本采集:选择合适的采血时间,恶性疟在发作开始时,间日疟在发作后数小时至10余小时采血。EDTA-K2抗凝血(浓度为150-180g/L),静脉抽血2ml,立即颠倒混匀,防止凝固。\\ 标本运送:试管上粘贴唯一标识号,该标识号可以是条形码,也可以是申请单的联号。如果是条形码包含患者姓名、检验目的、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日期等信息。如需将标本从原始采血管中转移到新的采血管时,新的采血管要有与原采血管信息一致的标识。\\ /% %%tab-图片说明 [{Image src='血液疟原虫.png'}] /% /% [血液寄生虫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