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颅脑病变
1)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等。
2)血管病变: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风湿性脑脉管炎和血栓闭塞性脑脉管炎等。
3)占位性病变:如脑肿瘤、颅内转移瘤、颅内囊虫病或包虫病等。
4)颅脑外伤:如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5)其他:如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头痛型癫痫、腰椎穿刺后及腰椎麻醉后头痛。
2、颅外病变
1)颅骨疾病:如颅底凹入症、颅骨肿瘤。
2)颈部疾病:颈椎病及其他颈部疾病。
3)神经痛:如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及枕神经痛。
4)其他:如眼、耳、鼻和齿疾病所致的头痛。
3、全身性疾病
1)急性感染:如流感、伤寒、肺炎等发热性疾病。
2)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病、心力衰竭。
3)中毒:如铅、酒精、一氧化碳、有机磷、药物(如颠茄、水杨酸类)等中毒。
4)其他:尿毒症、低血糖、贫血、肺性脑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月经及绝经期头痛、中暑等。
4、神经症:如神经衰弱及癔症性头痛。
1、血管因素: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外血管的收缩、扩张以及血管受牵引或伸展(颅内占位性病变对血管的牵引、挤压)。
2、脑膜受刺激或牵拉。
3、具有痛觉的脑神经(5、9、10三对脑神经)和颈神经被刺激、挤压或牵拉。
4、头、颈部肌肉的收缩。
5、五官和颈椎病变引起。
6、生化因素及内分泌紊乱。
7、神经功能紊乱。
1、发病情况:急性起病并有发热者常为感染性疾病所致。急剧的头痛,持续不减,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而无发热者,提示颅内血管性疾病(如蛛网膜下腔出血)。长期的反复发作头痛或搏动性头痛,多为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或神经官能症。慢性进行性头痛并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呕吐、缓脉、视神经乳头水肿)应注意颅内占位性病变。青壮年慢性头痛,但无颅内压增高,常因焦急、情绪紧张而发生,多为肌收缩性头痛(或称肌紧张性头痛)。
2、头痛部位:了解头痛部位是单侧、双侧、前额或枕部、局部或弥散、颅内或颅外对病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如偏头痛及丛集性头痛多在一侧。颅内病变的头痛常为深在性且较弥散,颅内深部病变的头痛部位不一定与病变部位相一致,但疼痛多向病灶同侧放射。高血压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或整个头部。全身性或颅内感染性疾病的头痛,多为全头部痛。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脊髓膜炎除头痛外尚有颈痛。眼源性头痛为浅在性且局限于眼眶、前额或颞部。鼻源性或牙源性也多为浅表性疼痛。
3、头痛的程度与性质:头痛的程度一般分轻、中、重三种,但与病情的轻重并无平行关系。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及脑膜刺激的疼痛最为剧烈。脑肿瘤的痛多为中度或轻度。有时神经功能性头痛也颇剧烈。高血压性、血管性及发热性疾病的头痛,往往带搏动性。神经痛多呈电击样痛或刺痛,肌肉收缩性头痛多为重压感、紧箍感或钳夹样痛。
4、头痛出现的时间与持续时间:某些头痛可发生在特定时间,如颅内占位性病变往往清晨加剧,鼻窦炎的头痛也常发生于清晨或上午,丛集性头痛常在晚间发生,女性偏头痛常与月经期有关。脑肿瘤的头痛多为持续性可有长短不等的缓解期。
5、加重、减轻头痛的因素:咳嗽、打喷嚏、摇头、俯身可使颅内高压性头痛、血管性头痛、颅内感染性头痛及脑肿瘤性头痛加剧。丛集性头痛在直立时可缓解。颈肌急性炎症所致的头痛可因颈部运动而加剧;慢性或职业性的颈肌痉挛所致的头痛,可因活动按摩颈肌而逐渐缓解。偏头痛在应用麦角胺后可获缓解。
1、头痛伴剧烈呕吐者为颅内压增高,头痛在呕吐后减轻者见于偏头痛。
2、头痛伴眩晕者见于小脑肿瘤、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3、头痛伴发热者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包括颅内或全身性感染。
4、慢性进行性头痛出现精神症状者应注意颅内肿瘤。
5、慢性头痛突然加剧并有意识障碍者提示可能发生脑疝。
6、头痛伴视力障碍者可见于青光眼或脑肿瘤。
7、头痛伴脑膜刺激征者提示有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8、头痛伴癫痫发作者可见于脑血管畸形、脑内寄生虫病或脑肿瘤。
9、头痛伴神经功能紊乱症状者可能是神经功能性头痛。
1、起病时间、急缓病程、部位与范围、性质、程度、频度(间歇性、持续性)、激发或缓解因素。
2、有无失眠、焦虑、剧烈呕吐(是否喷射性)、头晕、眩晕、晕厥、出汗、抽搐、视力障碍、感觉或运动异常、精神异常、意识障碍等相关症状。
3、有无感染、高血压、动脉硬化、颅脑外伤、肿瘤、精神病、癫痫病、神经症及眼、耳、鼻、齿等部位疾病史。
4、职业特点、毒物接触史。
5、治疗经过及效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