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bedSection %%tab-嗜碱性粒细胞 中文名称:嗜碱性粒细胞 \\ 英文名称:\\ /% %%tab-临床意义 1.嗜碱性粒细胞增高: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①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甲亢;库欣症等;②应激反应,如心梗、严重感染、出血等。 /% %%tab-参考范围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0.02-0.5×10E9/L;嗜碱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绝对值9×10E9/L |成人嗜碱性粒细胞|0-1|0-1 |儿童嗜碱性粒细胞|0-7| 儿童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摘自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下册).第7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685\\ /% %%tab-医学决定水平 无。 /% %%tab-危急值范围 无。 /% %%tab-病人准备 受检者(患者或体检者)准备: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 静脉采血:除卧床病人外,一般采取坐位。成人一般从肘静脉取血,在采血前应静坐5min。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min。\\ /% %%tab-标本采集和运送要求 标本采集:EDTA-K2抗凝血(浓度为150-180g/L),静脉抽血2ml,立即颠倒混匀,防止凝固。\\ 标本的运送:试管上粘贴唯一标识号,该标识号可以是条形码,也可以是申请单的联号。如果是条形码包含患者姓名、检验目的、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日期等信息。 /% /% [全血细胞技术分类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