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指的是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不包括从其他器官转移来的肿瘤。

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有许多国家和地区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增加之势,已经占癌和死亡的首位。

治疗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外科手术。

早期肺癌(Ⅰ期肺癌)外科手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80%左右,中期肺癌(Ⅱ期肺癌)可达40%-50%。

病因

肺癌的确切病因至今尚欠了解。经过多年的大量调查研究,目前公认下列因素与肺癌的病因有密切关系。(一)吸烟。肺癌发病率的增长与纸烟销售量增多呈平行关系。纸烟中含有苯并芘等多种致癌物质。(二)大气污染。石油,煤和内燃机等燃烧后和沥青公路尘埃产生的含有苯并芘致癌烃等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有关。(三)职业因素。目前已公认长期接触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及其衍化物、致癌性碳氢化合物、砷、铬、镍、铜、锡、铁、煤焦油、沥青、石油、石棉、芥子气等物质,均可诱发肺癌,主要是鳞癌和未分化小细胞癌。(四)肺部慢性疾病如肺结核、矽肺、尘肺等可与肺癌并存。此外肺支气管慢性炎症以及肺纤维疤痕病变,在愈合过程中可能引起鳞状上皮化生或增生,在此基础上,部分病例可发展成为癌肿。(五)人体内在因素如家族遗传,以及免疫机能降低,代谢活动、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对肺癌的发病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发病机制

上诉因素的长期刺激导致支气管上皮的异常分化、癌变,具体机制仍尚待明确。

流行病学

我国近年来城乡前10位恶性肿瘤构成来看,肺癌已代替肝癌成为我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继续迅速上升。根据卫生部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提供的资料显示,自2000~2005年间,中国肺癌的发病人数估计增加12万人,其中,男性肺癌病人从2000年的26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33万人,同期女性肺癌患者从12万人增加到17万人。目前我国肺癌发病率每年增长26.9%,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病人将达到100万,成为世界第一肺癌大国。

症状

一、早期症状

肺癌在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症状,仅为一般呼吸系统疾病所共有的症状,如咳嗽、痰血、低热、胸痛、气闷等,很容易忽略。肺癌早期常见症状的具体表现:

咳嗽。肺癌因长在支气管肺组织上,通常会产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而发生刺激性咳嗽。

低热。肿瘤堵住支气管后往往有阻塞性肺叶存在,程度不一,轻者仅有低热,重者则有高热,用药后可暂时好转,但很快又会复发。

胸部胀痛。肺癌早期胸痛较轻,主要表现为闷痛、隐痛、部位不一定,与呼吸的关系也不确定。如胀痛持续发生则说明癌症有累及胸膜的可能。

痰血。肿瘤炎症致坏死、毛细血管破损时会有少量出血,往往与痰混合在一起,呈间歇或断续出现。很多肺癌病人就是因痰血而就诊的。

二、肺癌晚期症状

面、颈部水肿。在纵隔右侧有上腔静脉,它将来自上肢及头颈部的静脉血输回心脏。若肿瘤侵及纵隔右侧压迫上腔静脉,最初会使颈静脉因回流不畅而怒张,最后还会导致面、颈部水肿,这需要得以及时诊断和处理。

声嘶是最常见症状。控制左侧发音功能的喉返神经由颈部下行至胸部,绕过心脏的大血管返行向上至喉,从而支配发音器官的左侧。

气促,发生区域性扩散的肺癌患者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气促。由肺和心肌产生的正常组织液由胸正中的淋巴结回液。若这些淋巴结被肿瘤阻塞,这些组织液将积聚在心包内形成心包积液或积聚在胸腔内形成胸腔积液。以上两种情况均可导致气促。然而,因许多吸烟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慢性肺病,这给气促的鉴别带来一定困难。此外,由于一部分肺组织因长有肿瘤而丧失呼吸功能,从而使正个呼吸功能受损而产生呼吸不适,这种不适感起初只在运动时产生,最终连休息时也可感觉到。

体征

1、局限性哮鸣音为局限性哮鸣音,多为吸气阶段出现,咳嗽后并不消失。

2、声音嘶哑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出现。

3、上腔静脉综合症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

4、Horner’s综合征肺尖癌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5、肩臂疼痛肺尖癌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出现该侧肩部及上肢放射状灼热疼痛。

6、膈神经麻痹膈神经受侵时出现气急胸闷

7、吞咽困难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压迫气管可致呼吸困难。

8、心包受侵心包受侵时出现心包积液,气急,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9、胸膜转移可见胸痛,癌性胸水等。

10、肺癌转移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部位依次是骨、肝、脑、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另外肺癌内转移也较常见。临床随转移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症状、体征。

11、肺外体征常见有四肢关节疼痛或肥大、杵状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库欣病、男性乳房增生肥大、高钙血症、精神异常等。

诊断决策

对于肺癌高危患者,需每年行常规体检,包括X线胸片或胸部CT等。若有上述的肺部症状者,应积极筛查X线胸片或胸部CT。并可参考以下方案:

X线胸片、CT见肺部有孤立性占位病变:对于有周围型肺癌特征性表现患者,应争取明确病理。若无肺癌特征性改变者,可2~3个月后复查胸部CT,然后每半年复查胸部CT,若预病变逐渐增大者,尤其短期内药物治疗,排除特异性炎性病变、活动性结核等情况下,应予以积极取得明确病理证据。

段性肺炎在短期内(2~3个月)发展为肺叶不张,或肺叶不张在短期内发展为全肺不张者,或在其相应部位的肺根部出现肿块,特别是生长性的肿块,应积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理,甚至手术治疗。

肺部病灶伴有远处转移患者,可做相应部位的检查,若可能,可考虑取得该部位的病理证据,支持诊断,例如: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纵隔镜淋巴结活检等。

问诊要点

要是否合并其他明确疾病史,是否有结核病史,胸部外伤、手术史等。

诊断标准

病理为诊断金标准,任何明确的病理均可为诊断依据,例:纤支镜病理、肺穿刺病理、转移灶活检病理、纵隔镜或胸腔镜检查病理等。

会诊时机

结合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若为早期患者,可请呼吸内科、胸外科、化疗科、放疗科会诊,制定标准化、个体化的诊疗计划,若同时有远处转移,可请相关科室会诊,并与上述科室一同制定诊疗计划。

鉴别诊断

1、肺癌病例按肿瘤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和病程早晚等不同情况,在临床上呈现的症状和X线征象也多种多样,极易与其它肺部疾病混淆。

2、肺结核病:肺结核球易与周围型肺癌混淆。肺结核球多见于青年病人。病变常位于上叶尖、后段或下叶背段,一般增长不明显,病程较长,在X线片上块影密度不均匀,可见到稀疏透光区,常有钙化点,边缘光滑,分界清楚,肺内常另有散在性结核病灶。

1)粟粒性肺结核的X线征象与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相似。粟粒性肺结核常见于青年,发热、盗汗等全身毒性症状明显,抗结核药物治疗可改善症状,病灶逐渐吸收。

2)肺门淋巴结结核在X线片上的肺门块影可能误诊为中央型肺癌。肺门淋巴结结核多见于青幼年,常有结核感染症状,很少有咯血,结核菌素试验常为阳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好。

3、肺部炎症

支气管肺炎早期肺癌产生的阻塞性肺炎易被误诊为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一般起病较急,发热、寒战等感染症状比较明显,经抗菌药物治疗后症状迅速消失,肺部病变也较快吸收。如炎症吸收缓慢或反复出现,应进一步深入检查。

4、肺脓肿

肺癌中央部分坏死液化形成癌性空洞时,X线征象易与肺脓肿混淆。肺脓肿病例常有吸入性肺炎病史。急性期有明显的感染症状,痰量多,呈脓性,有臭味。X线片上空洞壁较薄,内壁光滑,有液平面,脓肿周围的肺组织或胸膜常有炎性病变。支气管造影时造影剂多可进入空洞,并常伴有支气管扩张。

5、其他胸部肿瘤

肺部良性肿瘤肺部良性肿瘤有时须与周围型肺癌相鉴别。肺部良性肿瘤一般不呈现临床症状,生长缓慢,病程长。在X线片上显示接近圆形的块影,可有钙化点,轮廓整齐,边界清楚,多无分叶状。肺部孤立性转移性癌肺部孤立性转移癌很难与原发性周围型肺癌相区别。鉴别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病史和原发癌肿的症状和体征。肺转移性癌一般较少呈现呼吸道症状和痰血,痰细胞学检查不易找到癌细胞。中央型肺癌有时可能与纵隔肿瘤混淆。诊断性人工气胸有助于明确肿瘤所在的部位。纵隔肿瘤较少出现咯血,痰细胞学检查未能找到癌细胞。支气管镜检查和支气管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纵隔淋巴瘤较多见于年轻病人,常为双侧性病变,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

1、实验室检查

血沉:一般加快

肺部细胞学检查:检出癌细胞

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检出癌细胞

细胞角蛋白19片段:可作为肺癌的肿瘤标志物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可作为小细胞肺癌(SCIC)高特异性、高灵敏性的肿瘤标志物,患者血清NSE检出的阳性率可高达65%~100%。

组织多肽抗原:肺癌患者血清TPA升高,TPA诊断肺癌的敏感性与CYFRA21-1相当,阳性率约61%,将110U/L作为TPA临界值时其诊断肺癌的特异性约为95%。但需要注意的是,TPA是非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许多肿瘤都可见到血清TPA升高。

2、肺癌诊断需要的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诊断可由痰细胞学检查、胸水细胞学检查、肋膜切片、超声内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BUS-TBNA)、电脑断层指引切片、支气管镜切片与细胞学检查、甚至是针对淋巴结做细针抽吸或切片。以及胸腔镜、纵隔镜、剖胸探查等手术方式取得病理依据。

3、影像学检查在诊断和分期上均不可缺少

X线胸片及胸部CT:可发现肺部占位性改变,甚至是无症状的肺部病变。其中胸部CT检查是怀疑肺癌患者的必须检查,其可发现肺部占位的细节变化,例如是否分叶、毛刺、胸膜改变、小空泡症等,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腹部B超、颅脑MRI检查、全身骨ECT、上腹部B超或CT扫描等亦非常重要,因为肺癌容易转移至肝、脑、骨骼、肾上腺和肾脏等部位。

PET/CT检查:其通过了解病变的葡萄糖代谢活性及其变化对肺癌进行诊断,更能准确地鉴别肺部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并确定纵隔淋巴结、全身其他脏器的转移情况,对临床准确分期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但需注意,仍有部分患者为假阳性或假阴性可能。

治疗目的及原则

早期肺癌,争取达到根治性治疗。小细胞肺癌则以化疗为主,其中I期可考虑手术+化疗,II期可考虑化疗+手术+化疗,III期及以上的患者则考虑只选择化疗。I期~IIIA非小细胞肺癌可行根治性手术,依据术后病理分期,考虑是否予以化疗、或(和)放疗。

复发或晚期患者,其治疗目的为姑息治疗:PS评分0~2的患者予以化疗、放疗,以控制、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疼痛控制。抑郁、焦虑心理评估。社会支持评估。一旦疾病恶化患者是否要求复苏抢救。

治疗方案及疗效

一、肺癌的外科治疗

手术切除的原则为:彻底切除原发灶和胸腔内有可能转移的淋巴结,且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全肺切除术宜慎重。

1、手术指征具有下列条件者一般可作外科手术治疗:

无远处转移者,包括实质脏器如肝、脑、肾上腺、骨骼、胸腔外淋巴结等;

癌组织未向胸内邻近脏器或组织侵犯扩散者,如主动脉、上腔静脉、食管和癌性胸液等;无严重心肺功能低下或近期内心绞痛发作者;无重症肝肾疾患及严重糖尿病者。

同时必须指出,部分侵犯到胸内大血管以及远处孤立转移的患者,例如孤立颅内转移或者肾上腺转移患者,只要患者身体条件许可及治疗组技术设备许可,亦可考虑肺癌根治术+孤立转移灶切除,虽然风险较大,当时仍取得肯定的结果。

2、具有以下条件者一般应该慎作手术或需作进一步检查治疗:

年迈体衰心肺功能欠佳者;

小细胞肺癌除I期外宜先行化疗或放疗,而后再确定能否手术治疗;

辅助检查所见除原发灶外,纵隔亦有几处可疑转移者。

3、剖胸探查术指征凡无手术禁忌,明确诊断为肺癌或高度怀疑为肺癌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术式,若术中发现病变已超出可切除的范围但原发癌仍可切除者宜切除原发灶,这称为“减瘤手术”,但原则上不作全肺切除以便术后辅助其他治疗。

4、手术方式:

局部切除术:是指楔形癌块切除和肺段切除即对于体积很小的原发癌年老体弱肺功能差或癌分化好恶性度较低者等均可考虑作肺局部切除术;

肺叶切除术:对于孤立性周围型肺癌、局限于一个肺叶内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可行肺叶切除术。若癌肿累及两叶或中间支气管可行上中叶或下中叶两叶肺切除;

袖状肺叶切除:这种术式多应用于右肺上中叶肺癌,如癌肿位于叶支气管且累及叶支气管开口者可行袖状肺叶切除;

全肺切除:凡病变广泛用上述方法不能切除病灶,同时患者肺功能许可的情况下,可慎重考虑行全肺切除;

隆突切除和重建术:肺瘤超过主支气管累及隆突或气管侧壁但未超过2cm时:①可作隆突切除重建术或袖式全肺切除;②若还保留一叶肺时,则力争保留。术式可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5、再发或复发性肺癌的外科治疗:手术后复发转移几率非常高。凡诊断为再发的原发性肺癌者,可积极手术治疗。谓复发性肺癌是指原手术疤痕范围内发生的癌灶或是与原发灶相关的胸内癌灶复发。其处理原则应根据病人的心肺功能和能否切除来决定手术范围。

二、肺癌的化学治疗

1、小细胞肺癌的化疗由于小细胞肺癌所具有的生物学特点,目前公认除少数充分证据表明无胸内淋巴结转移者外,应以化学治疗为主。

适应征: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KS记分在50~60分以上者;预期生存时间在一个月以上者;年龄≤70岁者。

禁忌症:年老体衰或恶病质者;心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骨髓功能不佳患者;有并发症和感染发热出血倾向等。

2、非小细胞肺癌的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虽然有效药物不少,但有效率低且很少能达到完全缓解。

适应征:

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为鳞癌腺癌或大细胞癌但不能手术的Ⅲ期患者,及术后复发转移者或其他原因不宜手术的III期病人;

经手术探查、病理检查有以下情况者:①有残留灶;②胸内有淋巴结转移;③淋巴管或血栓中有癌栓;④低分化癌;

有胸腔或心包积液者可考虑采用局部化疗。

禁忌征:同小细胞癌。

肺癌化疗注意事项:目前肺癌的化疗一般不能达到根治,故在化疗的一定阶段,可能时应配合手术或放射治疗,以加强肿瘤局部或区域性控制。同时化疗时应尽可能根据病人的耐受情况给予较高剂量。对肺癌的化疗来说,一定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是难以避免的,疗程数也应根据病人的反应和疗效适当加大,尽可能争取达到完全缓解。

疗程的间隔由于现存药物毒性作用在停药后常可延续数周,每个周期间要间隔进行,自开始化疗日算起,每隔3周进行一次,但如果患者耐受较差,则科考虑予以推迟用药,但是尽量不要超过7天。

治疗1~2疗程病变仍进展,或虽趋于稳定但在休息期再度恶化,或者毒性反应达3~4级,对病人健康有一定威胁;则可考虑停止或更换化疗方案。

目前化疗方案进展较快:其中非小细胞肺癌主要为以“铂”类为主的化疗方案,例如:长春瑞滨+顺铂,吉西他滨+顺铂,多西他赛+顺铂,培美曲赛+顺铂(推荐腺癌患者),对于无法耐受顺铂患者,可考虑紫杉醇+卡铂,而多西他赛及培美曲赛可考虑为二线化疗方案。

三、肺癌的放射治疗

根治治疗:有手术禁忌或拒作手术的早期病例,或病变范围局限在150cm的IIIa病例;心、肺、肝、肾功能基本正常,血象白细胞计数大于3×10/L,血红蛋白大于100g/L者;KS≥60分事前要周密地制订计划,严格执行,不要轻易变动治疗计划,即使有放射反应亦应以根治肿瘤为目标。

姑息治疗:其目的差异甚大。有接近根治治疗的姑息治疗,以减轻病人痛苦、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亦有仅为减轻晚期病人症状,甚至引起安慰作用的减症治疗,如疼痛、瘫痪、昏迷、气急及出血。姑息治疗的照射次数可自数次至数十次,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设备条件等而定。但必须以不增加病人的痛苦为原则,治疗中遇有较大的放射反应或KS分值下降时,可酌情修改治疗方案。

手术前放疗:旨在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造成肿瘤播散的危险,对估计手术切除无困难的病人可术前大剂量、少分割放疗;如肿瘤巨大或有外侵,估计手术切除有困难可采用常规分隔放疗。放疗距手术时间一般以50天左右为宜,最长不得超过三个月。

手术后放疗:用于术前估计不足、手术切除肿瘤不彻底的病例。应于局部残留灶放置银夹标记,以便放疗时能准确定位。

腔内短距离放疗:适用于局限在大支气管的癌灶,可采用后装技术通过纤支镜将导管置于支气管病灶处,用铱(192Ir)作近距离放疗与体外照射配合,能提高治疗效果。

四、肺癌的靶向治疗

近年来随着医疗的发展,在靶向治疗方面进展较快,在EGFR突变的患者中,EGFR-TKI(例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的应用得到可喜的成就,部分患者甚至可能长期存活。西妥昔单抗亦应用于临床。类似靶向治疗药物还有:恩度、康莱特、参一胶囊等等,疗效有待进一步确定。

五、其他治疗:随着各项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临床,在部分患者可取得满意疗效,但仍期待更多循证医学的研究结果。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肺癌仍是一道难以攻克的难题。

非小细胞肺癌Ⅰ期和Ⅱ期病人应行以治愈为目标的手术切除治疗。对以同侧纵隔淋巴结受累为特征的Ⅲ期病人应行原发病灶及受累淋巴结手术切除治疗。Narke报告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48%,胸壁受侵犯亦行手术治疗,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17%-20%。对肺上沟瘤尚无纵隔淋巴结或全身转移者应行手术前放疗及整体手术切除。对T4N2或M1认为是扩大手术的禁忌证。一般N0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33.7%-53.7%,N1者为17.4%-31%,N2者为8.9%-23%,鳞癌比腺癌和大细胞癌术后效果好,肿瘤直径小于3.5cm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50%左右,淋巴结包膜完整的比穿破者效果好。

小细胞肺癌的90%以上在就诊时已有胸内或远处转移,在确诊时11%-47%有骨髓转移、14%-51%有脑转移。此外,尚有潜在性血道、淋巴道微转移灶。因此,在病情许可情况下,可先化疗、后手术,5年生存率28.9%-51%,而单一手术的5年生存率仅8%-12%。

治疗指南

1.《2007中国肺癌指南》,200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

2.《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09年第一版(中国版)》

3.《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南2009年第一版》

并发症

呼吸道并发症:如痰液潴留肺不张肺炎呼吸功能不全等尤以年老体弱者原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者发病率较高鼓励督促其作深呼吸及用力咳嗽以有效地排痰必要时可行鼻导管吸痰或支气管镜吸痰并发肺炎者应积极抗炎治疗出现呼吸衰竭时常需机械辅助呼吸。

手术后血胸脓胸及支气管胸膜瘘。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年老体弱手术中纵隔与肺门的牵拉刺激低钾低氧及大出血常成为其诱因常见的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有手术后低血压、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力衰竭等。

急症处理

呼吸道的急性症状,严重时,需要气管插管抢救。

特殊情况

小细胞肺癌选择伊立替康化疗时,注意腹泻情况的发生,严重者,可能致命性的。

随访

前2年每4~6个月进行一次常规病史回顾和体格检查,而后每年1次。手术后的2年内,推荐每4~6个月进行1次胸部螺旋增强CT,而后每年1次胸部非增强CT等,随后每6个月一次,持续两年,其后每年一次。建议患者戒烟将有助于肺癌的治疗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了解患者饮食、睡眠及心理状态,切实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机体状态,以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2、预防和控制感染。

3、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对咯血量较多的患者应备好抢救物品,防止窒息。

4、对晚期肺癌患者可适度使用止痛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而言,病理类型并非是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Ⅲ期患者化疗与否对生存期有显著影响;不同临床分期对生存时间也有显著影响。肿瘤大小,T和N分期以及化疗是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可改变危险因素

关于肺癌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比较充分,主要包括吸烟、环境空气污染、职业因素和遗传易感性等,并且肺癌进展迅速且预后不良,缺乏有效的二期预防措施,故对肺癌的预防应把一级预防放在第一位。

控制吸烟。

改善环境:尤其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这方面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社会的参与。

开展劳动卫生和加强职业防护工作,预防职业性肺癌

饮食预防:减少不健康的食物摄取,多吃各种新鲜蔬菜,例如:绿叶蔬菜和番茄对预防肺癌有明显作用。

化学药物预防

肺癌的化学预防旨在通过使用药物、食物或营养成分来干预癌前病变,预防肺癌发生和分化逆转肿瘤细胞来达到预防和控制肺癌的目的。

二级预防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要达到肺癌早发现,首先要让广大群众了解肺癌知识,知道常见肺癌的早期信号,有可疑癌症时,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

筛查

肺癌初筛及早期诊断主要应用X线检查(透视、胸小片、胸正侧位片、断层片、CT片)、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蛋白质组研究的开始,许多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出现,通过寻找理想的肿瘤标志物用于常见肿瘤的筛查、早诊、预后判断及指导个体治疗都已逐渐成为可能,从而达到预测个体患肺癌的风险度,并对患者进行早诊早治。

肺癌的治疗进步还有待于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基因诊断水平的提高。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手术为基础的全身治疗水平仍有待提高,不断研究新药,并组合成最有效的放、化疗、以及靶向治疗方案。

患者男,56岁,“反复咳嗽咳痰伴痰中带血2月”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及罗音,心脏听诊未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无浮肿。辅助检查:胸部CT提示:左上肺癌伴肺不张。纤维支气管镜提示:左上肺舌段开口新生物,病理提示:鳞状细胞癌。

1.Jemal A, Siegel R, Ward E,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8. CA Cancer J Clin 2008;58(2):71-96. Epub 2008 Feb 20.

2.Ginsberg RJ, Vokes EE, Rosenzweig K.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DeVita VT Jr, Hellman S, Rosenberg SA, eds. Cancer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oncology. 6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1:925-983.

3.Janerich DT, Thompson WD, Varela LR, et al. Lung cancer and exposure to tobacco smoke in the household. N Engl J Med 1990;323(10):632-636.

4.Jorenby DE, Hays JT, Rigotti NA, et al for the Varenicline Phase 3 Study Group. Efficacy of varenicline, an 4beta2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partial agonist, vs placebo or sustained-release bupropion for smoking cess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6;296:56-63.

5.Gonzales D, Rennard SI, Nides M, et al, for the Varenicline Phase 3 Study Group. Varenicline, an alpha4beta2 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partial agonist, vs sustained-release bupropion and placebo for smoking cessa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6;296:47-55.

6.Carney DN. Lung cancer–time to move on from chemotherapy. N Engl J Med 2002;346(2):126-128.

7.Henschke CI, Naidich DP, Yankelevitz DF, et al. 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ject: initial findings on repeat screenings. Cancer 2001;92(1):153-159.

8.Kaneko M, Kusumoto M, Kobayashi T,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reening for lung carcinoma in Japan. Cancer 2000;89Suppl 11:2485-2488.

9.Henschke CI, Yankelevitz DF, Libby DM,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gram Investigators.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 lung cancer detected on CT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06;355:1763-1771.

10.Bach PB, Silvestri GA, Hanger M, Jett JR.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 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2nd Edition). Chest 2007;132:69S-77.

11.McMahon PM, Kong CY, Johnson BE, et al. Estimating long-term effectiveness of lung cancer screening in the Mayo CT screening study. Radiology 2008;248(1):278-287. Epub 2008 May 5.

12.Van Klaveren RV, Oudkerk M, Mali W, et al. Baseline and second round results from the population based Dutch-Belgian randomized lung cancer screening trial (NELSON) abstract. J Clin Oncol 2008;26:1508.

13.Mulshine JL. Commentary: lung cancer screening--progress or peril. Oncologist 2008;13(4):435-438.

14.Jett JR, Midthun DE. Commentary: CT screening for lung cancer--caveat emptor. Oncologist 2008;13(4):439-444.

15.Bach PB, Jett JR, Pastorino U, et al. Computed tomography screening and lung cancer outcomes. JAMA 2007;297(9):953-961.

16.Hayes DN, Monti S, Parmigiani G, et 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reveals reproducible human lung adenocarcinoma subtypes in multiple independent patient cohorts. J Clin Oncol 006;24(31):5079-5090.

17.Eberhard DA, Johnson BE, Amler LC, et al. Mutations in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and in KRAS are predictive and prognostic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 alon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erlotinib. J Clin Oncol 2005;23(25):5900-5909. Epub 2005 Jul 25.

18]Cappuzzo F, Ligorio C, Toschi L, et al. EGFR and HER2 gene copy number and response to first-line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J Thorac Oncol 2007;2(5):423-429.

19.Travis W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Pathology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 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the lung, pleura, thymus and heart. Lyon: IARC Press, 2004.

呼吸系统疾病

Add new attachment

Only authorized users are allowed to upload new attachments.
« This page (revision-10) was last changed on 21-Feb-2014 14:32 by 161421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