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灵敏度和特异性 血液分析仪已由单项检测原理和技术、少量检测项目、半自动化操作向多项检测原理和技术、多项检测项日和全自动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与分析前标本处理自动化、与分析中血涂片推制染色仪自动化、与分析后远程质量控制系统等自动化等相连.甚至与整个实验室自动化整合.现代血液分析仪功能增强.检测精密度和临床判断的准确性提高。 从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和功能特点可知:单用电阻抗法的三分群血液分析仪,仅依据细胞体积的大小,将血细胞分为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将白细胞分成三群,这种分类准确性不够。由于价廉,目前三分群血液分析仪还用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在发达国家已基本停用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继而提倡采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因为.联合应用光学和电学多种原理、结合多项化学染色等技术的血液分折仪,将检测血细胞的体积、细胞核及细胞质颗粒综合分析后作出细胞分类.这种检测分类法,准确性比电阻抗法大大提高。当然,尽管如此.即使是最高档的血液分析仪.仍不能全部满足检出有临床病理意义的异常细胞的需要:各类血液分析仪尚不具备人脑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各种细胞形态的全面判断综合能力。因此,至今血液分析仪还只能主要用作健康筛检,尚不能完全代替人工用显微镜对各类血细胞(特别是骨髓细胞、异常细胞等)的识别和分类检查.为了保证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提供临床诊断价值,面对异常检测结果.还需进一步用显微镜复检进行验证。
2. 干扰因素
受检者(患者或体检者)准备:采血前使受检者保持平静、松弛、避免剧烈活动。
静脉采血:除卧床病人外,一般采取坐位。成人一般从肘静脉取血,在采血前应静坐5min。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min。
标本采集:EDTA-K2抗凝血(浓度为150-180g/L),静脉抽血2ml,立即颠倒混匀,防止凝固。
标本的运送:试管上粘贴唯一标识号,该标识号可以是条形码,也可以是申请单的联号。如果是条形码包含患者姓名、检验目的、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日期等信息。如需将标本从原始采血管中转移到新的采血管时,新的采血管要有与原采血管信息一致的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