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bedSection %%tab-免疫球蛋白GIgG 中文名称:免疫球蛋白G\\ 英文名称:[IgG]\\ __项目介绍 :__\\ 免疫球蛋白G(IgG)是在脾脏和淋巴结中合成,在人体血清中的含量最高(占Ig量的75%),而且在血清中半衰期长,主要分布在血清和组织液中,是抗细菌、抗毒素和抗病毒抗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机体抗感染免疫的过程中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IgG的含量最高,是人体免疫反应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而且它也是唯一能通过胎盘屏障的免疫球蛋白,对哺乳动物新生幼仔,新生儿抗感染起重要作用。所以通常人们提到免疫球蛋白都是对IgG而言。 \\ __有何用途 :__\\ 用于体液免疫和易感染倾向评价、慢性感染和炎症以及肝硬化的辅助诊断、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监测、淋巴瘤特别是儿童淋巴瘤评价。 /% %%tab-临床意义 升高:\\ ①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Sjögren综合征(斯约格伦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 ②IgG型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 ③肝脏病: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慝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等。\\ ④传染病:结核、麻风、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病、淋巴肉芽肿、放射线菌病 疟疾、锥虫病等。\\ ⑤类肉瘤病。\\ ⑥其他:霍奇金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白塞(Behcet)病、肾炎、过敏性紫癜等。\\ 降低:\\ 非IgG型多巴性骨髓瘤、重链病、轻链病、肾病综合征、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发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皮质激素、放射线照射等)等。\\ /% %%tab-参考范围 脐带: 7.6~17g/L (760~1700mg/dl)。\\ 新生儿: 7~14.8g/L (700~1480mg/dl)。\\ 0.5~6个月:3~10g/L (300~1000mg/dl)。\\ 6个月~2岁:5~12g/L (500~1200mg/dl)。\\ 2~6岁: 5~13g/L (500~1300mg/dl)。\\ 6~12岁: 7~16.5g/L (700~1650mg/dl)。\\ 12~16岁: 7~15.5g/L (700~1550mg/dl)。\\ 成人: 6~16g/L (600~1600mg/dl )。\\ (注:具体参考值请根据各实验室而定。)\\ /% %%tab-医学决定水平 无。\\ /% %%tab-危急值范围 无。\\ /% %%tab-方法学评价 免疫散射比浊或透射比浊法,免疫扩散法。后者精密度不如前者。\\ /% %%tab-病人准备 无特殊要求。\\ /% %%tab-标本采集和运送要求 避免溶血,或红帽真空管或黄帽真空管静脉采血。如怀疑有巨球蛋白或冷球蛋白存在时,取血后血标本应置于37℃;如怀疑有冷凝集素存在,在分离血清前不能冷藏。否则测定结果将假性减低。\\ /% /% [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