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line 3 changed 3 lines |
中文名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又名: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 |
英文名称:ALT,GPT\\ |
相关试验: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肝功能组合\\ |
中文名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 又名:血清谷氨酸-丙酮酸转移酶\\ |
英文名称:ALT,GPT\\ |
相关试验: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胆红素、肝功能组合\\ |
At line 11 changed 5 lines |
\\__有何用途 :__\\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验可检测肝脏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经常和其他酶水平进行对照,如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帮助解决是哪一种类型肝脏疾病。\\ |
\\__何时检测:__\\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用于评估肝脏功能紊乱症状的患者。这些症状包括黄疸、深色尿、恶心、呕吐、腹水以及不正常的体重增加和腹痛。对于以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以单独测定,或者与其他实验一同测定:已知或可能肝炎病毒接触史的人、乙醇摄入过多、家族中有肝脏疾病病史、服药的患者偶尔有肝脏损伤。\\ |
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如疲乏或无力,可以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来确定他们有无慢性肝脏疾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经常用于监测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是否有效,可以单独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者与其他是按一同测定。\\ |
__有何用途 :__\\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试验可检测肝脏损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数值经常和其他酶水平进行对照,如碱性磷酸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帮助解决是哪一种类型肝脏疾病。\\ |
__何时检测:__\\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用于评估肝脏功能紊乱症状的患者。这些症状包括黄疸、深色尿、恶心、呕吐、腹水以及不正常的体重增加和腹痛。对于以下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可以单独测定,或者与其他实验一同测定:已知或可能肝炎病毒接触史的人、乙醇摄入过多、家族中有肝脏疾病病史、服药的患者偶尔有肝脏损伤。\\ |
有轻微症状的患者,如疲乏或无力,可以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来确定他们有无慢性肝脏疾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经常用于监测肝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是否有效,可以单独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或者与其他是按一同测定。\\ |
At line 18 changed 6 lines |
ALT在肝细胞中含量较多,且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可溶性部分,当肝脏受损时,此酶可释放人血,致血中该酶活性浓度增加,故测定ALT常作为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但其他疾病或因素亦会引起ALT不同程度的增高。\\ |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阳性率为80%~l00%,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黄疸前2~3周即有转氨酶的明显升高,最高可达500U以上,多为ALT>AsT.肝炎恢复期,ALT转入正常;重症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时,一度上升的ALT在症状恶化的同时,酶活性反而降低,是肝细胞坏死后增生不良,预后不佳。以上说明,监测ALT可以观察病情的发展,并作预后判断。\\ |
(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ALT轻度增高(100~200U),或属正常范围,且AST>ALT.\\ |
(3)肝硬化、肝癌时,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 |
(4)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如心功能不全时,肝淤血导致肝小叶中央带细胞的萎缩或坏死,可使ALT、AST明显升高:某些化学药物如异菸肼、氯丙嗪、苯巴比妥、四氯化碳、砷剂等可不同程度的损害肝细胞,引起ALT的升高。\\ |
(5)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等亦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
ALT在肝细胞中含量较多,且主要存在于肝细胞的可溶性部分,当肝脏受损时,此酶可释放人血,致血中该酶活性浓度增加,故测定ALT常作为判断肝细胞损伤的灵敏指标,但其他疾病或因素亦会引起ALT不同程度的增高。\\ |
(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阳性率为80%~l00%,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出现黄疸前2~3周即有转氨酶的明显升高,最高可达500U以上,多为ALT>AsT.肝炎恢复期,ALT转入正常;重症肝炎或亚急性肝坏死时,一度上升的ALT在症状恶化的同时,酶活性反而降低,是肝细胞坏死后增生不良,预后不佳。以上说明,监测ALT可以观察病情的发展,并作预后判断。\\ |
(2)慢性活动性肝炎或脂肪肝:ALT轻度增高(100~200U),或属正常范围,且AST>ALT.\\ |
(3)肝硬化、肝癌时,ALT有轻度或中度增高,提示可能并发肝细胞坏死,预后严重。\\ |
(4)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脏损害,如心功能不全时,肝淤血导致肝小叶中央带细胞的萎缩或坏死,可使ALT、AST明显升高:某些化学药物如异菸肼、氯丙嗪、苯巴比妥、四氯化碳、砷剂等可不同程度的损害肝细胞,引起ALT的升高。\\ |
(5)骨骼肌损伤、多发性肌炎等亦可引起转氨酶升高。\\ |
At line 28 added one line |
|
At line 38 changed 5 lines |
1.1 酶联-紫外连续监测法:血清中也含有酮酸及LDH,可以消耗NADH而使测定结果偏高。对策:采用过量的NADH(终浓度0.14~0.2mmol/L),将血清同不含α-酮戊二酸的所有试剂一起预温,使其他副反应充分进行,再加入α-酮戊二酸以启动酶反应,监测光吸收的变化,可完全排除这种干扰。\\ |
1.2定时比色法 ;国内采用的比色测定法有三种:\\ |
赖氏法(30min)\\ |
金氏法(60min)\\ |
改良穆氏法(30min)\\ |
1.1 酶联-紫外连续监测法:\\ |
血清中也含有酮酸及LDH,可以消耗NADH而使测定结果偏高。对策:采用过量的NADH(终浓度0.14~0.2mmol/L),将血清同不含α-酮戊二酸的所有试剂一起预温,使其他副反应充分进行,再加入α-酮戊二酸以启动酶反应,监测光吸收的变化,可完全排除这种干扰。\\ |
1.2定时比色法 :\\ |
国内采用的比色测定法有三种:赖氏法(30min)、金氏法(60min)、改良穆氏法(30min)\\ |
At line 44 changed 3 lines |
2.干扰因素\\ |
1、严重脂血症或黄疸血清可使测定管吸光度明显增加,检测此类标本时,应作血清对照管。\\ |
2、标本测定值超过150酶活力单位时,应稀释后再测。\\ |
2.干扰因素\\ |
1、严重脂血症或黄疸血清可使测定管吸光度明显增加,检测此类标本时,应作血清对照管。\\ |
2、标本测定值超过150酶活力单位时,应稀释后再测。\\ |
At line 52 changed 4 lines |
在病人安静状态下静脉采血2-3ml。\\ |
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病人,一般取坐位采血。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干扰测定结果,故在采血前应静坐5min。一般自肘静脉采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min,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
抗凝剂选择:一般无需抗凝剂,用血清标本检测。\\ |
采集后注入试管中,防止剧烈震荡,并尽快送往化验室。\\ |
在病人安静状态下静脉采血2-3ml。\\ |
静脉采血:除非是卧床病人,一般取坐位采血。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干扰测定结果,故在采血前应静坐5min。一般自肘静脉采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min,穿刺成功后应立即松开止血带。\\ |
抗凝剂选择:一般无需抗凝剂,用血清标本检测。\\ |
采集后注入试管中,防止剧烈震荡,并尽快送往化验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