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 line 9 changed 10 lines |
1. 病理性增多:\\ |
1.1 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风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脉管炎、食物或药物过敏、血清病。\\ |
1.2 寄生虫病:肠道、肠外组织寄生虫,如钩虫、蛔虫、血吸虫、肺吸虫\\ |
1.3 皮肤病:天庖疮、疱疹样皮炎、湿疹、银屑病、多形性红斑。\\ |
1.4感染性疾病:猩红热的感染期,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
1.5血液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
1.6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结肠癌。\\ |
1.7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结缔组织病。\\ |
1.8其他:脾切除、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应用IL-2、GM-CSF、磺胺、头孢、青霉素类药物。\\ |
2. 病理性减少:传染病急性期、严重组织损伤,如手术后或大面积烧伤、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 |
1.病理性增多\\ |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荨麻疹、风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脉管炎、食物或药物过敏、血清病。\\ |
2)寄生虫病:肠道、肠外组织寄生虫,如钩虫、蛔虫、血吸虫、肺吸虫\\ |
3)皮肤病:天庖疮、疱疹样皮炎、湿疹、银屑病、多形性红斑。\\ |
4)感染性疾病:猩红热的感染期,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
5)血液病:骨髓增殖性疾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
6)恶性肿瘤:肺癌、胃癌、结肠癌。\\ |
7)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症:过敏性肉芽肿、嗜酸性粒细胞心内膜炎、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性结缔组织病。\\ |
8)其他:脾切除、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症、应用IL-2、GM-CSF、磺胺、头孢、青霉素类药物。\\ |
2.病理性减少:传染病急性期、严重组织损伤,如手术后或大面积烧伤、肾上腺皮质激素、垂体或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 |
At line 21 changed one line |
0.05-0.5×10%%sup 9/%/L |
0.05-0.5×10%%sup 9/%/L |
At line 24 changed 2 lines |
||分析参数||医学决定水平1||医学决定水平2||医学决定水平3 |
|E|0.05×10E9/L 在白细胞分类中,由于所占百分率本\\已很低,所以低于此值临床意义不大,若怀疑有某种病变,则应作为其他检查和试验。|0.2×10E9/L在白细胞分类中,若达到或超过此值,则应作计数盘手工计数,以获得正确数字。|0.3×10E9/L达到或超过此值,提示有过敏性疾病,药物反应或寄生虫感染。 |
||数值||临床意义 |
|=0.05×10E9/L|在白细胞分类中,由于所占百分率本已很低,所以低于此值临床意义不大,\\若怀疑有某种病变,则应作为其他检查和试验。 |
|0.2×10E9/L|在白细胞分类中,若达到或超过此值,则应作计数盘手工计数,以获得正确数字。 |
|≧0.3×10E9/L|达到或超过此值,提示有过敏性疾病,药物反应或寄生虫感染。 |
At line 30 added one line |
|
At line 29 removed 3 lines |
%%tab-危急值范围 |
无。 |
/% |
At line 33 removed one line |
|
At line 36 removed one line |
|
At line 44 changed 4 lines |
2.1生理变化:\\ |
2.1.1日间变化:正常人嗜酸性细胞早晨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波动可达40%左右,白天因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下丘脑刺激垂体前叶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可抑制骨髓释放嗜酸性粒细胞,并促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向边缘池和组织转移,从而引起血循环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2.1.2 运动和刺激:劳动、运动、饥饿、冷热及精神刺激等,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循环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2.2药物:应用IL-2、GM-CSF、磺胺、头孢、青霉素类药物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1)生理变化:①日间变化:正常人嗜酸性细胞早晨较低,夜间较高;上午波动大,下午较恒定,波动可达40%左右,白天因交感神经兴奋,通过下丘脑刺激垂体前叶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进而使肾上腺皮质产生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可抑制骨髓释放嗜酸性粒细胞,并促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向边缘池和组织转移,从而引起血循环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②运动和刺激:劳动、运动、饥饿、冷热及精神刺激等,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循环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
2)药物:应用IL-2、GM-CSF、磺胺、头孢、青霉素类药物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At line 52 removed one line |
|
At line 56 changed one line |
标本的运送:试管上粘贴唯一标识号,该标识号可以是条形码,也可以是申请单的联号。如果是条形码包含患者姓名、检验目的、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日期等信息。如需将标本从原始采血管中转移到新的采血管时,新的采血管要有与原采血管信息一致的标识。\\ |
|
标本运送:试管上粘贴唯一标识号,该标识号可以是条形码,也可以是申请单的联号。如果是条形码包含患者姓名、检验目的、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日期等信息。如需将标本从原始采血管中转移到新的采血管时,新的采血管要有与原采血管信息一致的标识。 |